哈金:“就是把事情講清楚”——《南京安魂曲》的邏輯
哈金說,《南京安魂曲》中宗教精神超過了個人恩怨,日本平民也受苦,他們的兒子孫子沒了父親爺爺,戰爭給人造成的無奈和損害太大了。我們到最后還是應該超越種族的經驗。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彭軍淋
《南京安魂曲》是哈金最新的英文小說。書中的宗教精神超過了個人恩怨。哈金說,日本平民也受苦,他們的兒子孫子沒了父親爺爺,戰爭給人造成的無奈和損害太大了,我們到最后還是應該超越種族的經驗。
2011年11月2日傍晚,哈金來到波士頓Brookline Booksmith書店,介紹他最新的英文小說《南京安魂曲》。正值50年店慶,書店老板最近兩周內邀請了包括哈金在內的21位美國最重要的作家來演講,哈金英文小說《等待》的封面與其他作家的肖像,組成了書店入口處的一面海報墻。
2011 年11 月,哈金在波士頓的電車上。他說自己不可能和過去完全分割。年輕時說自己是“世界公民”,到老了,過去就回來了,壓都壓不住。 (朱又可/圖)
在書店地下室等待哈金的讀者年齡各異。哈金介紹了《南京安魂曲》的寫作過程,朗讀了小說片段。一個小男孩提問,南京大屠殺后,那里現在還有人住嗎?這本書他也想買一本,但媽媽沒給買,說怕他看了做噩夢。
《南京安魂曲》講述美國女傳教士明妮·魏特林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留守金陵女子學院,保護中國一萬多婦女兒童的真實歷史故事。魏特林因為受戰爭創傷精神崩潰,回到美國療養時自殺,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她都是幾乎被歷史淹沒的人物。
要把她的故事講述完整,又不能任意創造,哈金虛構了一個講述者——魏特林的中國助手高安玲。戰爭爆發時她的兒子在日本讀醫學院,被日本當局征召到中國戰地醫院服務,他總是盡量幫助中國人,但被中國的鋤奸隊暗殺了,高安玲也不敢與日本的兒媳相認。
小說中文版能順利出版,且比英文版早兩周上市,這出乎哈金的意料,盡管略有改動?!都~約時報》和不少美國重要報紙雜志給了好評,也有幾篇評論把這本書說得一無是處,哈金懷疑惡評可能與日本右翼勢力有關。
11月4日,正好訪問波士頓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一位日本人的安排下,與哈金餐敘。大江告訴哈金,有次一位中國女性因為寫了南京大屠殺的文章,被日本右翼分子告上法庭。他親自出庭替她辯護,一口氣講了兩個多小時,被告一方就他倆,但還是贏了官司。
紀念會看得心里難受
南方周末:寫這本書,有人說你是看了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是不是呢?
哈金:有一部分。但是美國華人每年都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紀念會,我挺吃驚,他們都有多年積攢的材料、照片什么的,看了心里很難受。張純如的書算一個起因,但在她之前華人一直在紀念,從來沒有停過,現在也是,在每年12月份和每年日本投降日。嚴歌苓也說非常吃驚。我出來以后接觸到一些當地華人,對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的研究,他們還一直在做。
每年都去看紀念會,慢慢地就成一塊心病了,老想這些事。但是看張純如的書以后知道有一批美國傳教士也介入這個事情,又讀了臺灣人胡華玲女士寫的一本魏特林傳記。真正開始想小說怎么寫,大概在2007年底,以后就真正地做研究。關于她(魏特林)的書、她的日記得讀一些,動筆是2008年夏天。
南方周末:小說里有處細節,寫池塘里很多尸體,有魚在游,水是紅的。
哈金:魚都變肥了。那是我加的。事實上當地校園附近并沒有池塘,但是小說中需要有這么一個地方。有很多(歷史)照片就是池塘里全是人的尸體;當然,我說的魚肥了,草長得更旺&helli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