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能源:當“襪子”遭遇“iPhone”

過去幾年,中美新能源競爭就是一場大規模制造和技術創新之間的血拼。事實證明,正是新能源產業發展邏輯、政府政策、公眾態度和投資環境等多個層面的差異共同導致了中美新能源戰的爆發。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趙振江 張馨苑

過去幾年,中美新能源競爭就是一場大規模制造和技術創新之間的血拼。事實證明,正是新能源產業發展邏輯、政府政策、公眾態度和投資環境等多個層面的差異共同導致了中美新能源戰的爆發。

“美國繼續留在這個游戲里還是很重要的,我們總不能打著白旗說,我們已經發明了這個技術,但是卻輸在制造上。”

明星產業巔峰對決

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正式立案后,戰事開始不斷升級。

隨著美國新能源企業的倒閉,奧巴馬政府陷入了尷尬境地。 (CFP/圖)

最新的利益陣營分化來自美國光伏產業協會的倒戈,他們在2011年11月21日宣布站在中國企業一邊。同一天,一個號稱代表了中國主要光伏企業的光伏產業聯盟又決定以牙還牙——向中國商務部提出申請,要求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多晶硅產品(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原材料)進行反傾銷。

作為中美清潔能源合作的典型,太陽能光伏產業一直被業界視為中美間具有極強互補性和極大合作空間的代表性行業。但這樣一個被中美雙方寄予合作厚望的明星產業,卻在兩三年內兵戎相見,甚至對簿公堂。

事實上,隱藏在“雙反”調查背后的是美國新能源發展中根深蒂固的矛盾——美國傳統的產業邏輯遭遇了新能源獨特的產業特征后產生的矛盾。

“中國人講成本的故事,美國人講性能的故事。”一位長期在中美兩國間從事新能源投資的風險投資人說,他們骨子里完全不同的邏輯讓兩國新能源產業一開始就朝不同的方向發展,碰撞幾乎成為必然。

只是,沒有人想到二者對決會這么快到來,就像沒有人想到被美國總統奧巴馬視為行業標桿的硅谷高科技企業Solyndra會這么快破產一樣。

連同9月份同時破產的其他兩家美國光伏企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