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元,平民家庭變身低碳先驅:“你有權選擇你想要的低碳生活”
變身低碳家庭,“節水、節電、無毒裝潢、植栽和新能源改造這五個方面是北京普通居民家庭都能夠實現的?!?/blockquote>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趙振江 張馨苑
變身低碳家庭,“節水、節電、無毒裝潢、植栽和新能源改造這五個方面是北京普通居民家庭都能夠實現的。”12歲的兒子用木塊、燈泡和光電板搭起一棟“太陽能別墅”,被送去展覽,但因為展室內沒有陽光,燈總是不亮。后來劉昌峰對兒子說:“要不咱們搞個大家伙吧。”自此,一套國內少見的“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在劉家落了戶,每天為這個家庭提供三成左右的電力供應,甚至在拉閘斷電后,還能維持兩天的正常生活。
這得益于一個宣稱“宜居要好房,好房要節能”的低碳家庭項目的資助,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以每戶一萬元的額度,幫助北京21戶普通家庭進行節能改造實驗,目標是在不降低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減低家庭能耗30%。
“宜居是最重要的,低碳也不代表節衣縮食。”該項目負責人陳婉寧說。如今,低碳已經成為辨識劉家的符號,“走出北京地鐵四惠站,外墻上掛著兩塊太陽能光電板的那間就是。”劉昌峰這樣介紹。
在鄰居好奇的眼光中,兩塊太陽能板裝在了劉昌峰家的外墻上。 (資料圖片/圖)
一測嚇一跳
劉昌峰在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上班,他曾經對自家兩居室的節能表現非常滿意:陽臺沒有選擇落地窗,而是半高的混凝土臺,保證采光的同時減少了熱能損失。入住后,他又增加了全柵欄式的戶外防盜門,一夏天開窗不開空調;還為洗衣機做了一個平臺,用來回收利用洗衣廢水。
然而,在參加了低碳家庭項目的專業培訓之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