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中國】2016年太久,只爭朝夕PM2.5入國標,我為環保部提建議
灰霾元兇PM2.5的監測公布制度終破繭而出,新國標中增設了PM2.5,在2016年執行,環保部鼓勵各地提前實施。山東省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地區。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趙振江 張馨苑
灰霾元兇PM2.5的監測公布制度終破繭而出,山東省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地區。
細顆粒PM2.5直徑不到頭發絲的1/20,對人體危害極大。2011年11月16日,環保部發布了《關于征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和<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日報技術規定>(三次征求意見稿)兩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意見的函》,新國標中增設了PM2.5,在2016年執行,但鼓勵各地提前實施。環保部就此公開征求意見并答記者問。
南方周末采訪了公眾人物、地方環保局官員、空氣灰霾和疾病專業人士、能源專家、民間志愿者、環境法專家、環境監測儀器商等社會各界人士,為新國標廣提建議。
(俞曉翔/圖)
?潘石屹 SOHO中國董事長
我們的空氣得病了,不能諱疾忌醫。
為什么要到2016年才實施呢?其實北上廣都已表態有監測數字,那就公布吧。數字不好看,告訴大家真實情況,大家都會想辦法。環保部態度積極,“有條件的地方鼓勵提前做試點”,北上廣深這四個城市人口密,汽車多,污染多,如果缺少設備,憑它們的財政收入花幾百萬買得起。我就覺得政府很緊張,但這個不應該只是政府的責任,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我們的空氣得病了,不能諱疾忌醫。
?劉文潔 武漢市環保局政策法規處處長
武漢一年內即可監測并公布數據。
我們地方環保部門非常擁護新修訂的標準,這也是逐步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需要。但等到2016年可能過長,監測PM2.5所需的技術和資金成本并不高,只需在現有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基礎上加裝一套設備,不到30萬元。我國的特大城市,無論東部、中部還是西部,建議盡快先行執行標準。按照武漢的情況,一年內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