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精神”全民提“神”
2007年前,省級的“區域精神”多由地方黨委、政府自行醞釀、總結,領導確定之后,將“區域精神”公之于眾。不過從2010年開始,地方提煉“區域精神”,更多地依靠群眾和專家的智慧。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07年前,省級的“區域精神”多由地方黨委、政府自行醞釀、總結,領導確定之后,將“區域精神”公之于眾。不過從2010年開始,地方提煉“區域精神”,更多地依靠群眾和專家的智慧。
2011年11月15日,中共福建省第九次代表大會開幕,省委書記孫春蘭在向大會作報告時提出,要大力弘揚“福建精神”——“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此前四天,在南京市“學習貫徹江蘇省黨代會精神暨推進‘三爭一創’動員大會”上,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提出,將在全市范圍內公開征集、廣泛遴選新時期的“南京精神”。
而在10月26日,中共江蘇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剛剛確定“創業創新創優、爭先領先率先”為新時期的江蘇精神。一周后,北京也正式向社會宣布“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為“北京精神”表述語。11月5日,“廣西精神”表述語征求公眾意見宣告截止。
短短二十日之內,提煉或者征集地方或者行業“精神”的字眼,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并且跨越了從省到市的各個層級。這些地方精神被視為地方打造軟實力的重要舉措,它們到底是如何提煉出來的?
2011年10月31日,浙江義烏一農民畫家在該市大陳鎮馬畈村繪就一幅“龍馬精神創出神奇義烏”大型墻體畫。 (張建成/圖)
“精神”怎么產生?
南方周末記者統計顯示,目前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中,山東、浙江、上海、河北、貴州、北京、新疆、福建等12個省份已有或正在征集本地的區域精神。除臺灣省外,全國還有18個省份沒有提煉自己的精神表述語。
省會城市里,除五個自治區首府和沈陽、福州、西安三市外,其他省會城市都已經有或正在征集城市精神的表述語。長沙市最早這么干。1995年,十萬市民投票確立“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為“長沙精神”。
2007年之前,省級的“區域精神”大多由地方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