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處走,高處須勝寒
在全球之人全球竄訪的全球化時代,如何融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這是全世界年青人都可能遇到的難題。
《南方周末》11月10日有篇報道,《“逃離北上廣”續篇:做沙丁魚,還是做咸魚》,說是有不少逃離“北上廣”的年青人,不愿在老家二線城市悶悶地當條死咸魚,他們又返回“北上廣”,寧愿在大城市里擠成沙丁魚。
這話題,正被輿論多次說起。比如,《北京晚報》7月14日曾有采訪,《逃回“北上廣”》。說是回到家鄉,反而感覺人生地不熟,逃回“北上廣”又成新潮流。其中有位化名劉梅的姑娘,從廣州逃回直轄市重慶,都覺得不適應。她說:“在廣州給客戶服務的時候,就是談案子。在重慶萬州這邊客戶并沒有那么國際化,拼的全是酒桌上的功夫。喝酒喝好了,文案寫得不行,這單子咱也能簽下來。”重慶工作不到一年,她決定還是回廣州。
從閉塞的內地市鎮走向文化中心,這是全世界年青人的普遍愿望。甚至美國都是如此。美國作家理查德·拉索2001年曾出版小說《帝水流年》(Empire Falls),第二年贏了普利策獎。今年是出版十周年,仍有評家在報上撰文,稱贊拉索寫出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