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艾”不孤單
在艾滋病孤兒院這些身份特殊的孩子們的心中,或許有著這樣一個信念:我們有“艾”,但我們并沒有感到孤單。
責任編輯:李楠 馮飛
2011年11月19日中午11時半,阜陽城郊一棟樓房的二樓,張艷鳳忙著廚房里的活。她每天差不多都在這個時候準備炒菜,讓孩子們放學回來后就能吃上熱飯熱菜。
這是一間艾滋病孤兒院,張艷鳳是這里的生活老師之一。孤兒院的面積不過200平方米,里面兩間是孩子們的宿舍兼學習室,外面則是客廳兼活動室。
孩子們陸續進門,換鞋,放下書包后洗手,圍坐在嶄新的桌子旁開始吃午飯。
孤兒院的8名孩子中,有5名是艾滋病感染者。他們最短的在這里呆了一年,最長的已經有6年時間。
5歲的珍珍年齡最小,剛出生就感染了艾滋病毒,2010年被父母遺棄在阜陽街頭,后來被送到艾滋病孤兒院。龍龍的媽媽讓他一個人在阜陽火車站等,自己去買東西,結果這一去便再也沒有回來。民警后來帶龍龍到醫院做了檢查,發現他感染了艾滋病毒,2006年他被送到艾滋病孤兒院。月月在她5個月大的時候被父親遺棄,一個新疆家庭將其收養,被發現感染了艾滋病毒,2007年也被轉送到了艾滋病孤兒院??】『苄〉臅r候,父母就雙雙因艾滋病去世,他今年10歲,是這個孤兒院收養的第一個孩子。
午飯后孩子們回到房間開始寫作業,這是他們每天中午必做的事情,完成作業后他們才可以玩耍。
最早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孩子們無法上學,孤兒院特意聘請了各門功課的老師來輔導孩子們學習。不久前,孤兒院搬到城郊,附近的一所小學接納了孤兒院的孩子們,讓他們能夠有更大的學習和活動空間。
孤兒院里的孩子們盡管不幸,但他們在這里很幸福。不僅日常生活得到精心照料,節假日還在老師們的組織下外出游玩,天安門、故宮、頤和園等著名景點都曾留下孩子們的身影。
他們相當懂事,也非常珍惜這里的生活,學習上也特別地努力,幾個孩子的成績在小學的班里名列前茅。他們相處融洽,彼此之間都成了朋友,更不會有歧視。
在艾滋病孤兒院這些身份特殊的孩子們的心中,或許有著這樣一個信念:我們有“艾”,但我們并沒有感到孤單。
(本版圖片由CFP提供)
阜陽艾滋病孤兒院的8個孩子圍坐在一起吃中午飯。孤兒院的面積雖然不大且設施仍在完善之中,卻能營造出別致溫馨的感覺。
嬉戲的時候,彈子珠不慎滾到了床底,珍珍和月月頑皮地一同鉆進去拾取。她倆是孤兒院年紀最小的孩子。
月月背后的衣服有相當一部分是熱心人士捐贈來的,每次看到這么多五顏六色的衣服,她總是顯得很開心。
孤兒院里,每個孩子有自己的一張書桌、一張床,午飯過后是他們寫作業的時間。
張艷鳳每天除了張羅飯菜,還要檢查孩子們吃藥的情況,并及時將藥補充到藥盒里。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