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執于見】“進步”,但是要美好
進步的終點其實非常古老。那是先知們在幾千年前就指出的:比如伊甸園,比如止于至善。如果我們承認“桃花源記”,承認馬克思所謂的“人類童年時代”,那么所謂進步,絕非只是破舊立新。也許立新,但是繼續曾經美好過的舊更符合人性。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江維維
進步,絕非只是破舊立新。也許立新,但是繼續曾經美好過的舊更符合人性
德國的科隆大教堂,據說前后修建了六百多年。六百年,這需要多少代匠人、多少位主教、多少位執政者?其間或有修改、變動,但這個教堂是必須完成的,修改、變動只是為了使教堂最后的完成更為完美。完美它,后來成為更超越的概念。
科隆大教堂的歷史是一場緩慢的但持續不斷的工程進度,這種進步就像一種原地踏步。更令人感動的是,天主教的彌撒儀式依然像教堂奠基時代那樣舉行??坡〈蠼烫檬且粋€象征,但它也是可以觸摸的石頭,實實在在的物體和空間。進步在這里是無數石塊乏味呆板毫無新意的累疊;線條手工的重復,日積月累。徹底的形而下(石料、鑿子和擊打鑿子的形而下),最終指向純粹的精神性的形而上。所謂主體創造的不朽的精神性實體,科隆大教堂就是。
也有另一種進步,這種進步是一天等于二十年。如果一天不等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