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放松社團登記有利長治久安
一旦政府將冗余權力全部下放,很多矛盾即可在社會自治層面解決。主政者從維穩體制中脫出身來,集中精神于體制改革,既提供國防安全,也保障國民權利,并將國防安全奠基于國民權利之上,不難引導中國走上更良性的發展路徑。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自廣東始,自2012年7月始,久受詬病的社團雙重登記將基本取消,八大類社會組織可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成立。不僅如此,正被熱議的《關于廣東省進一步培育發展和規范管理社會組織的方案(討論稿)》還規定,行業協會將率先打破一行一會的壟斷體制。由此,大量新社會組織有望成立,數以十萬計的“地下社團”將走上臺面——廣東正對社會管理創新做出新探索。
不僅廣東如此,這幾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都在不同程度上變通《社團登記管理條例》,給予社會組織以更大生長空間。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李勇近日表示,《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修訂,最終目標是實現所有社會組織直接登記。
這是勢所必至。就本性而言,個人需要在共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