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黨委換屆觀察】“權力太集中,容易一言堂”
“一肩挑”能集中權力、提高效率?有基層干部認為,書記、鄉長分設時,也是以書記意見為主。書記兼鄉長后,副書記兼人大主席實際是二把手,分管了很多政府事務,重大事項還要兩人商量,決策效率比以前不會快多少。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此次換屆中,七年前率先在全省鄉鎮推行書記兼任鄉(鎮)長的湖北,決定原則上全部分設,其他多個試點省也重新分設。
“一肩挑”能集中權力、提高效率?有基層干部認為,書記、鄉長分設時,也是以書記意見為主。書記兼鄉長后,副書記兼人大主席實際是二把手,分管了很多政府事務,重大事項還要兩人商量,決策效率比以前不會快多少。
鎮書記兼鄉(鎮)長,理論上是為了提高決策效率,實際操作中卻因為“一把手”權力過大,可能帶來“一言堂”的問題。 (唐春成/圖)
“書記兼鄉(鎮)長,權力太集中,容易一言堂。”2011年11月11日,湖北省換屆辦有關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今年地方集中換屆時,湖北省已經部署,所有鄉鎮的黨委書記一般將不再兼任鄉鎮長。
實際上,湖北省委在2009年就做出了這個決定,就等今年這次集中換屆的時機進行統一調配。
2004年3月,為配合農村稅費改革,中央決定開展鄉鎮機構改革試點。作為先行地區,湖北早在2003年就推出了關于推進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的試行意見,主要一條就是精簡機構和人員,實行書記、鄉(鎮)長一肩挑。2005年,這一做法在湖北全省推廣。
鄉鎮機構改革在全國擴大試點后,吉林、安徽、四川、寧夏、湖南、山西、江蘇等地都相繼選擇部分地區試點“一肩挑”,并在上一輪地方集中換屆時調整到位。
今年換屆,不乏延續黨政“一肩挑”的地區,如安徽、江蘇等地仍然規定書記、鄉(鎮)長可以“一肩挑”。但最早在全省范圍內推行“一肩挑”的湖北,卻率先宣布放棄,四川、海南、寧夏等地也傳出同樣消息。
進退之間,“一肩挑”的利弊之爭還未消散。
理論上的好處
湖北的鄉鎮改革真正試點是在2004年,全省有7個試點縣(市),監利縣是其中之一。這次監利在湖北又率先于2010年1月重新分設書記、鄉(鎮)長。
監利是長江北岸一個農業大縣,人口超過150萬,2004年起這一輪的鄉鎮機構改革目的之一是精簡機構與人員。改革后,監利21個鄉鎮領導班子,由平均14名以上削減為9名。
就全國而言,據《人民日報》報道,改革后各地鄉鎮領導班子大幅精簡,普遍減少將近一半,試點省份湖北由原來平均16名左右精簡為7至9名,安徽由10至15名精簡為6至8名,黑龍江由9至11名統一精簡為5名。
精簡過程中,書記兼任鄉(鎮)長成為了普遍做法。2005年,湖北九百多個鄉鎮全面推行“一肩挑”;安徽有三成鄉鎮、吉林有89%的鄉鎮實行“一肩挑”。到2008年,試點逐步擴大,四川、廣西、江西、湖南、山西等地都在部分縣市開始試點。
“制度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提高行政效率。”時任湖北農辦副主任呂江文2005年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說,過去鄉鎮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黨政一把手,“一肩挑”有利于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能減少內耗。
稍晚于2007年改革的四川,也提到了“解決班子不團結”的問題。巴中市巴州區光輝鄉副鄉長浦小平11月12日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過去他們的書記和鄉長非常不團結,導致其他工作人員和副職無所適從,遇事不知道該找誰匯報,找一個另外一個就不高興,進誰的辦公室都要猶豫半天。2008年,另一個鄉的鄉長調到光輝“一肩挑”,“矛盾沒有了,作為副職,只要他決策正確,不民主也無所謂”。
但在南方周末記者接觸到的眾多鄉鎮干部中,認為現實中“班子不團結”的并不多,巴州區興隆場鄉黨委書記李才前有過“一肩挑”經歷,這次換屆后也單設了鄉長。他說農業稅取消后,鄉一級由“收錢”成了“發錢”,重大采購和重大事項決策也是上級決定,書記和鄉長其實也沒什么矛盾了。
湖北監利縣朱河鎮黨委書記唐敦浩也有過“一肩挑”經歷,此次換屆后他不再任鎮長。他說,以前干部很多是本地人,但現在干部流動快,書記和鄉鎮共事3年以上的都很少,矛盾不會很深,他認為“解決班子不團結”是相對的,更多是“理論上的意義”。
至于“一肩挑”能集中權力、提高效率一說,他的認識是,書記、鄉長分設的時候,主要也是以書記意見為主。要說效率,書記兼鄉長是一把手,但副書記兼人大主席實際是二把手,分管了很多政府事務,重大事項還要兩人商量,決策效率比以前不會快多少。
“有沒有民主,有沒有效率,實際與書記的自身素質有很大關系。”唐敦浩說,“一肩挑”主要是減少了領導職數。
鄉鎮干部為村民解釋政策。農業稅取消后,鄉鎮一級由“收錢”成了“發錢”,重大事項決策也是上級決定,鄉鎮干部事務減少,書記和鄉長其實也沒什么矛盾了。 (紀向釗/圖)
主席尷尬書記累
在大多數推行“一肩挑”的地區,都由副書記兼任人大主席。持異議者認為,人大是監督政府的機構,當書記兼任鄉(鎮)長后,作為副書記的人大主席無法監督一把手。
但實際上,這個問題并不明顯,四川巴中市巴州區興隆場鄉原人大主席韓才斌說,鄉一級沒有多少可監督的事情,且鄉人大沒有日常機構,不像縣人大有常委會,一年只開一次黨代會,日常只有兩個主席團成員,每個季度開一次會,難以真正履行監督職責。
“人大實際還是在做政府工作。”韓才斌說。他當副書記兼人大主席時,分管了政法、農電、統戰、大調解等工作,兩個主席團成員一個協調交通,一個分管鄉政府機關事務。
“在基層分得沒有那么清楚。”韓才斌說,都以解決實際工作為要。
在當過人大主席又當過黨政“一把手”的唐敦浩看來,“一肩挑”時期人大主席實際就是鄉長。唐敦浩2005年曾擔任過監利縣程集鎮黨委副書記兼人大主席,2008年任尺八鎮書記兼鎮長。
“一肩挑”期間,人大主席的身份是尷尬的。唐敦浩任人大主席期間分管工業、農業、黨群工作等政府性事務,做鄉長的工作,但沒有鄉長的身份,執行起來難以理直氣壯,特別是他不是鎮政府法定代表人,沒有財權,必須由兼任鎮長的書記來簽字。
“外出也名不正言不順。”有次到外招商引資,對方看到唐敦浩的名片后表情遲疑,“我明白人家的意思是怎么一個人大主席來談事。”唐敦浩說,他只能尷尬地開玩笑說“相當于鎮長”,招商成功后,人大主席還不能簽合同,要找兼任鎮長的書記簽。
這也增加了書記的事務性工作。2008年,唐敦浩成為一肩挑的“一把手”之后,體會更深??h委開會他作為書記必須到,縣政府開會他作為鎮長也必須到,精力都跟不上。當時縣政府開會時考慮書記繁忙,就通知主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主席,但由于不合組織程序,被叫停了。 “壓力也大。”唐敦浩說,現在鄉鎮的工作重心由原來的征糧收稅轉到社會管理了,維穩的壓力很大。只要有人上訪,上級隨便去一個函,鎮政府就要回復,鎮內只要有人到北京上訪,不分青紅皂白地都要受處分。這樣的責任“一肩挑”后只有一個人承擔。人大主席雖然是實際上的鄉長,但不是政府領導,不承擔責任。
不再“一肩挑”
2004年啟動的鄉鎮機構改革試點經過5年擴大、推進后,2009年,中央啟動了新一輪鄉鎮機構改革。在新一輪改革開始時,一些地區開始走“回頭路”。
寧夏靈武市下轄8個鄉鎮,2007年地方換屆時實行了“一肩挑”,2009年全部重新分設。該市在2010年總結材料中認為,“一肩挑”有四個弊端:權力難制約、事務難應付、角色難定、監督難落實。
2009年是地方人大常委會成立30周年,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對鄉鎮進行了幾個月的調研,指出了“一肩挑”的弊病,向湖北省委提出了鄉黨委書記兼任人大主席的建議。當年10月28日,湖北省決定鄉鎮黨委書記一般兼人大主席,不再兼鎮長,并明確到本次市縣鄉領導班子換屆時統一調配到位。
作為湖北最早推行的7個縣(市)之一,監利沒等到今年換屆,去年1月已調整到位。
書記兼人大主席之后,鄉鎮都設立了專職副主席。但這種模式也有爭議,副主席要監督政府,必須經過主席同意,但人大主任由書記兼任,在黨政一體的現實下,書記能允許監督政府到什么程度?
這與縣級及以上的黨委書記兼任人大常委會主任的模式一致。但書記兼任同級人大常委會主任模式之弊已被討論多年,湖北等地已決定市縣兩級書記不再兼任人大常委會主任。
監利縣委組織部干部科科長張文輝說,書記兼任人大主席是省里的決定。2011年4月,湖北省委辦公廳發出了《關于認真做好鄉鎮黨委、人大、政府換屆工作》的通知,提出這種兼任模式。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兼任模式的關鍵受制于領導職數只有2名正職的限制。
記者查閱了二十多個省份,湖北、安徽、四川、湖南、江西、廣西、海南、寧夏等地對鄉鎮領導職數的配備一般限制在5到9人不等,但正職都只有2名。
11月11日,湖北省換屆辦相關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鄉鎮只設2名正職,主要是考慮精簡人員。
但在目前的行政架構中,鄉鎮卻有3個正職崗位,分別是書記、鄉(鎮)長、人大主席,這意味著必須有一個職務是兼任的。
湖北省換屆辦這位人士說,鄉(鎮)長不可能兼任人大主席,只能是書記再兼任一職。由于書記兼鎮長暴露不少弊端,且涉及黨政不分問題。而在鄉鎮一級,人大的工作也沒有那么多,所以就由書記兼人大主席。
實際上,在書記、鄉鎮長分設后,“工作沒那么多”的人大專職副主席并沒有專職做人大工作,很大一部分工作還是承擔政府分工,湖北監利縣汪橋鎮專職副主席王訓美分管水利工作,朱河鎮專職副主席遇到一些政府項目時也會牽頭。
今年這次換屆,除了湖北,此前已經黨政“一肩挑”的省份,不少都原則性規定了分設,海南規定書記兼人大主席,副書記兼鎮長。四川、寧夏規定書記、鄉鎮長單設,人大主席可由書記兼任。貴州、江西都規定副書記兼鎮長。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