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評】發達國家,請不要躲在美國背后
從政治可行性來看,德班會議在《京都議定書》上能達成的結果依然是一種“過渡期”安排,但各國都得清楚這“過渡”的橋梁直通第二承諾期,任務明確,時間表清晰。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張馨苑 趙振江
【德班觀察(1)】
從政治可行性來看,德班會議在《京都議定書》上能達成的結果依然是一種“過渡期”安排,但各國都得清楚這“過渡”的橋梁直通第二承諾期,任務明確,時間表清晰。
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已于本周一(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海濱城市德班開幕。這已是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的第二年,但哥本哈根遺留下來的幾個核心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其中最為緊迫的難題是《京都議定書》的未來安排。
《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近20年來最重要、最富有成效的成果,也是迄今為止國際社會唯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減排框架。由于2012年議定書的第一承諾期即將結束,今年的德班會議在名義上被賦予了“最后一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