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碳盤查”

隨著中國“十二五”期間碳減排指標的分解,歐美發達國家征收“碳關稅”山雨欲來,碳盤查必將是一片新“藍?!?。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張馨苑 趙振江

碳勢洶洶,錢味甚濃;國標未定,亂中求治

制定標準、提供咨詢、開辦培訓班、出具認證報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企業、第三方認證機構、碳咨詢公司、NGO意識到碳盤查的商機。隨著中國“十二五”期間碳減排指標的分解,歐美發達國家征收“碳關稅”山雨欲來,碳盤查必將是一片新“藍海”。

盡管一個真正繁榮的碳盤查市場尚未完全形成,但是錢潮涌動。 (曹一/圖)

一部iPhone4與四袋每袋14公斤的蘋果,如果放在“從生到死”周期內,誰產生的碳排放更高?燒開一壺英國茶耗費能源帶來的碳排放與點擊兩次Google搜索引擎帶來的碳排放,誰的更高?

答案是一樣的。

這些看上去有些無厘頭的對比,其背后隱藏的則是一項叫做“碳盤查”的生意。碳盤查又稱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是指以政府、企業等組織為單位,計算其某一時間段內,在運營和生產活動中各環節直接或者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

目前,諸多信號顯示,摸清碳排放的家底已成政府和企業的必然選擇。一場由政府、企業、碳咨詢公司、NGO和第三方認證機構聯袂出演的碳盤查掘金大戲正徐徐上演。

搶占標準制高點

最近一波碳排查標準制定潮是地方政府推動的。

2011年10月25日,湖南省《基于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算方法》的地方標準通過專家組評審,號稱“全國首個組織級碳盤查標準”。

“該標準已經報到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并將報國家備案,發布是沒有問題的。”領銜起草該標準的湖南湘科清潔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暨湖南CDM項目服務中心)董事長張漢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一個月前的9月23日,由武漢碳減排協會起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化、核查、報告和改進的實施指南》發布,自稱“全國首個碳盤查標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