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題 投資騎士】雷軍:命由天定
雷軍是一個信命的人。四年前他從金山“隱退”時,開始夜觀天象,他說:“從天象中觀察出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是移動互聯網”,這構成了他的投資邏輯,在雷軍所投資的17家公司中有6家都是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公司。
雷軍是一個信命的人。四年前他從金山“隱退”時,開始夜觀天象,他說:“從天象中觀察出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是移動互聯網”,這構成了他的投資邏輯,在雷軍所投資的17家公司中有6家都是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公司。
雷軍一直有個夢,就是建一個在世界上受人尊敬的企業。雷軍在武漢大學大三時就已經是百萬富翁,他靠幫人開發軟件賺到了“第一桶金”。雷軍在金山不是 簡單的打工,他完成了他一個階段的使命。金山的快譯、畫王、毒霸、單機游戲和網游等,無一不是雷軍和他團隊的努力。然而作為天使投資人的雷軍卻要隨性得 多,他更按照命運的意志去投資。
運氣是成功的80%
雷軍是一個信命的人,他也毫不避諱“運氣”這個詞,甚至在很多時候,他甚至更重視運氣的成分。
雷軍經常把一本叫《異類》的書中關于冰球的例子作為他相信命運的來源,一個加拿大青少年冰球隊 中的明星少年大部分出生于4月份之前,也就是說4月份之后出生的人在加拿大玩冰球基本不可能成為明星。究其原因,實際上和冰球聯盟的報名時間有著很大的關 系,加拿大冰球隊的少年的入選標準是,在當年1月1日滿9歲的青少年能入選少年隊,如果出生稍晚,就得再等上一年,這樣來說,接近10歲的孩子在體能上肯 定比9歲的強,因此,明星球員多出生于1、2、3月。
“這便是運氣的成分,如果能碰上那個時間點,而且又在做對的事情,創業成功的概率便會大很 多。”經營金山16年,又干了幾年天使投資的雷軍已經將運氣的比重提高到了80%,他感嘆道,“就像那些加拿大冰球隊的明星球員一樣,出生的時間成為了偶 然中的必然,縱然體力再好也沒有用,這就是運氣。”
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1955年出生,蘋果創始人史帝芬·喬布斯1955年出生,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1955年出生……在美國的IT界,如果1954年出生,太老;而1956年出生,又小了一點。所以85%是運氣。
雷軍對于運氣的解釋就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早在2007年,雷軍就開始考慮五年之后中國的 投資機遇,然后他發現,答案就是“移動互聯網”。因為那個時候,他發現已經有不少學生、農民工、保安用手機上網,盡管那時的手機上網就好像二十幾年前用電 腦上互聯網那般不好使,但他相信,隨著手機用戶的大規模增長,移動互聯網一定能成為未來的趨勢。
于是,他將“橄欖枝”拋向了UCweb,它來源于You Can Web的縮寫,意思是:“你能夠隨時隨地訪問互聯網”。之后的2008年,在UCweb產品逐漸成熟之際,雷軍成為了那里的董事長,并提出硬性指標,“未 來一年,日瀏覽PV(頁面刷新次數)超過10億頁,日活躍用戶超越1000萬。”雷軍向其注資的時候,這個只有十幾個人的小公司正處于最艱難的階段,連房 租都付不起?! ?/p>
而在對UCweb進行投資之前,雷軍實際上是通過對樂訊社區(移動互聯社區)的投資過程中,深 入了解了移動互聯網,甚至為了弄清楚移動互聯網的各個環節,雷軍有十多部手機:諾基亞 E71、iPhone 3GS、Nexus One、HTC G2、Meizu M8……在他看來,干移動互聯網這一行,最少需要了解三種操作系統,Andriod(谷歌開發的操作系統);iPhone OS (蘋果公司開發的操作系統)和塞班系統。雷軍雖然相信命運,但他從不簡單地把自我命運交予他手。
找熟人是為了當甩手掌柜
信命的雷軍在投資上謹守“熟人原則”。“經常有陌生人給我發郵件、打電話和微博留言,尋求我投資,我一般不回應。因為我真的只投我熟悉的人或者是我 熟悉的朋友推薦的靠譜的人,而且我每年只投幾個項目而已!如果你非常牛,項目也不錯,希望我的幫助,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我的好朋友推薦。”2011年的 情人節,雷軍在微博上“浪漫”地給所有創業者送出了這樣的“禮物”。
“我投的項目80%是我非常熟悉的人,剩下是我熟悉的朋友推薦。”雷軍做了如下列 舉:VANCL(凡客誠品)CEO陳年,1998年認識,2000年一起辦卓越;UCWEB的CEO俞永福,2005年初認識,前聯想投資副總裁和拉卡拉 董事;多玩游戲CEO李學凌,1998年認識,前網易總編輯。
盡管除了多玩游戲,其他項目雷軍都是小股東,但雷軍是一個對項目介入比較深的天使投資人。
多玩游戲創辦兩三年,核心團隊都跑了,雷軍幫著做了大量工作。凡客誠品的陳年是雷軍在卓越的老 搭檔,2007年PPG異軍突起的時候,雷軍認為PPG模式可行,于是跟陳年說,給你一筆錢,你再出來做事吧。凡客誠品發展過程中雷軍介入較多,一度他還 把金山軟件的市場總監許曉輝推薦到凡客誠品做副總裁。
在UCweb項目中,最早幾個創業者開發出了手機瀏覽器客戶端軟件,雷軍發現后,希望跟聯想投 資一起投,但談不攏,雷軍干脆說服了時任聯想投資副總裁的俞永福帶著錢“下海創業”,共同做大UCweb。雷軍掛著UCweb董事長的頭銜,每周在 UCweb上班半天,幫UCweb 團隊梳理戰略。
雷軍總結自己做天使投資的方式,每一個投資項目都是戰略上非??春玫捻椖?,然后會找一個自己信得過的熟人來做,項目開始后,雷軍會以董事長名義跟半年。
2010年以來,雷軍采取了一種硅谷的方式做投資,創辦小米科技(專注于Android系統平臺的應用開發):選最主流的、跟美國同步的移動互聯網方向;砸大錢,一次融資1億元;精英創業,團隊全部是Google和微軟等一流IT公司的中高層,平 均年齡35歲。小米科技已推出米聊、小米便簽等服務,發展迅猛,每3個月搬一次家。他這么激勵團隊,“創業的魅力就在于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挑戰別人無法 企及的高山。怕死就不會創業。”
雷軍的成功部分源于他是抱著富人的心態做天使投資。雷軍從賣掉卓越網的交易中獲得1億-2億元 收益,每年還能從金山獲得5000多萬元的分紅,從這個角度講,雷軍投出去的幾千萬元不算多,這無疑可以讓他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不怕失敗,高興在于“能 幫助下一代,能換一種玩法”。心態好的雷軍成為一個更愿意“下賭”的投資人。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