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權者】劉佩琪:把一流的人號召起來
不出所料,2008年,劉佩琪就當選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地球環保英雄”?!癙eggy(劉佩琪)是個有本事把世界上所有最好的專家都搬來解決中國環保問題的女人?!?/blockquote>
劉佩琪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MIT),曾從事麥肯錫咨詢顧問、硅谷多家高新技術公司高管。2007年成立中美清潔能源合作組織(簡稱“聚思” ),依托劉佩琪及其他成員的雙語和雙元文化人際網絡,將人才聚合在一起,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能源問題。2008年,劉佩琪當選《時代》周刊“地球環保英雄”。
聚思幾乎在創辦之初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富商之女、頂級學歷、投行經驗、海歸名媛??一年之內獲得美國《時代》周刊『地球環保英雄』。劉佩琪身上標簽眾多,這意味著從創立聚思第一天起,這個組織就已經擁有了引人入勝的資源。“Peggy有一本神奇的電話簿。”美國《時代》曾這樣評說劉佩琪。
“要認識最頂級的人物非常簡單,你先認識一群不錯的人,這些人可以將你介紹給一些更好的人,然后你繼續發展就能認識更多的精英??”劉佩琪這么解釋聚思的工作方式。
劉佩琪創辦的聚思—中美清潔能源合作組織已經在中國有了4個年頭 。他們攜手超模和明星登上時尚雜志的封面以喚起公眾對于綠色事業的關注;他們召開節能減排論壇,將世界一流的專家學者請入中國;他們還給超過百余名中國市長級官員做培訓,這些市長們是“全中國最有力的決策者群體之一”,以期將綠色思維第一時間植入中國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去。??
這些日子,劉佩琪正在為聚思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節能論壇忙碌。按照計劃,這次論壇將有來自她正蓬勃發展的“中國電話簿”中的30位市長、30位大型國企高管參加;另外,她還請來了來自“西方電話簿”里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主席帕喬里,在會場就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發表演講。
“地球環保英雄”
個子嬌小、相貌溫婉的劉佩琪有一張讀起來會讓不少人感到彪悍的簡歷: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曾從事麥肯錫咨詢顧問、任硅谷多家高新技術公司高管。因此,2007年,她在中國成立NGO中美清潔能源合作組織“聚思”的時候,已經依托劉佩琪的雙語和雙元文化人際網絡,迅速將多國相關人才聚集在一起,用時下最創新的方式來解決能源問題。
不出所料,2008年,劉佩琪就當選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地球環保英雄”。“Peggy(劉佩琪)是個有本事把世界上所有最好的專家都搬來解決中國環保問題的女人。”這是時任《時代》周刊駐上海首席記者鮑威爾對劉佩琪的評價。
作為記者,我還記得第一次約訪劉佩琪時留下的深刻印象— 一個極端講究精致生活的女人。在拍攝照片前,她會精心給自己化妝,整理頭發,甚至還會準備各種小夾子小心地將衣服的輪廓夾起來以便讓自己的身形更突出;在拍攝任務進行到一個小時時,她會果斷地站起來拍拍手要求采訪停止,因為到了她要去接孩子放學的時間??
第二次見到她則是在聚思上海的辦公室,那是她第一次與我們真正談自己對于聚思的構想。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又是另一個截然不同于鏡頭前的劉佩琪,她講話很快,邏輯嚴密,回答每一道問題都像是做一場微型演講。由于擔心中文表達不夠準確,從小生長在美國的她要求用英文回答問題,但在每講完一個要點后,她都會反復確認以保證自己想要傳達的信息已經準確無誤地被對方接收。
劉佩琪很健談,她還毫無保留地跟我們分享了她的經歷、家庭和夢想,對于中國環保NGO的擔憂以及對于聚思的信心。她給人強烈印象:一個外表嬌小、精致的女人,到底蘊含了多少強大的內在能量。因此,從她身上,我們似乎體會到了聚思的未來。
聚思4年
聚思的團隊構成非常有意思。首先是名譽委員,其中包括維珍集團的老板布蘭森、杜克能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詹姆斯·羅杰斯;其次是董事會成員,這其中,作為聚思主席的劉佩琪,淹沒在經營團隊之中,并不顯眼;最后,在聚思的智囊團里,則有諸如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和能源委員會聯合主席史蒂夫·培裴馬斯特等人。
“聚思的一個秘訣就是將人才聚合在一起,繼而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能源問題。這個網絡包括了中美兩國政府、公司、科研機構、媒體以及各種組織中的領袖、專家等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我們的項目創造了一個中美之間、私人團體與公共團體的雙邊合作關系,讓我們有能力跨越國界以及文化上的障礙來取得進展。”這是創立之初,劉佩琪就構想好的聚思工作方式。
“從建立第一天開始,聚思的戰略目標一直沒有改變,我們要加速中國的綠色化進程,并改善這個國家在環境方面的國際形象。”劉佩琪在聚思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立下了大志,“10年之內做出顯著成果”,對此,她非常有自信。她的成功似乎也來得異常迅速。
當然,對于劉佩琪來說,這并不意味著前方一片坦途。在創立聚思的最初一段時間,類似的本土NGO圈內對于聚思不甘落后不乏質疑:這個人員配備全西方化的空降部隊到底能在中國堅持多久?另一方面,有些評論更是將矛頭指向劉佩琪作為“連接中外專家”的中間人角色,認為這不過又是一個“擅長搞關系的女人”。
不過,劉佩琪才不管這些。她從不諱言自己經常利用“關系”經營自己的NGO事業。從聚思成立開始,劉佩琪就搬來了自己之前在麥肯錫的老同事們作顧問,為中國的清潔能源產業各個領域進行一次又一次圓桌討論會議。麥肯錫的咨詢費有多貴!很幸運,他們為聚思免費做。
劉佩琪的動力還來自于另一位長者。她在麻省理工讀書的時候,這所世界頂級的學校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女校長—蘇珊·霍克菲爾德,一位腦神經界的學術權威,一個挑戰男人世界的成功女人。劉佩琪對這位女校長有一種近乎迷戀的崇拜之情,這個致力于在麻省理工推廣生物科技以及清潔能源開發的校長給了她莫大的啟發,她很早前就想過,為什么不來中國做一個推動清潔能源發展的民間組織呢?
“要去挑戰偉大的目標,不要在意過程中的曲折,以贏取最后光榮的勝利。”劉佩琪說,她已經不記得曾任IBM歷上職位最高的華人高管、被施振榮認為是“秘密武器”的前宏碁集團總裁的父親劉英武,曾經多少次給自己講過這句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格言。
正是這句話陪伴她從小到大不斷挑戰“不合常理”的任務—去念男生云集的理工學校、放棄收入豐厚的風投工作、操著一口并不流利的國語便跑到中國來做環保NGO??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