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資訊】環保更是一種情操
當中國人放棄或不屑去一路下來地了解自己的家園時,一個美國人,前《紐約客》記者海斯勒(中文名何偉)獨自驅車行駛在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上。
當中國人放棄或不屑去一路下來地了解自己的家園時,一個美國人,前《紐約客》記者海斯勒(中文名何偉)獨自驅車行駛在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上。
環保、綠色、低碳,都是近年世界范圍的熱題。相對浪費、污染、破壞,前者的力 量在于持續延長人類的整體存在感,以及更親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為什么有這種熱議性題目呢?這源于后者的日益泛濫。當人類越來越肆無忌憚詆毀大自然時,才 會發現自身越來越匱乏。這匱乏包括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中國需要怎樣的環保理念,應該樹立怎樣的綠色意識?我們無力回答。當污染和破壞已經深入人心,僅僅 的科學方式無法了斷問題的根本。我們需要從機理的深處來探尋和問診病源,進而嘗試在下一代或者下一個世界中讓違背大自然自身規律的事情就此絕跡。
當中國人放棄或不屑去一路下來地了解自己的家園時,一個美國人,前《紐約客》記者海斯勒(中文名何偉)獨自驅車行駛在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在《尋路中國: 從鄉村到工廠的自駕之旅》(海斯勒著,李雪順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1月版)這本書中,他不僅僅是個游客,你從他的字里行間更能發現一名體驗派的 社會學者的身體力行。他不用從故紙堆中找資料,而是親身感受近年來的變化。這變化的背面有關于環境的更迭與迷失,更有造成這些或破敗或殘缺現實的真實原 因。海斯勒用七年的光陰行走在遼闊的神州大地上,他面對的是永遠不缺少驚奇和殘酷的城鄉,造成種種艱難狀態的背后原因,值得我們思考。個人在大時代背景下 的不規則運動,是我們打量這個不斷變化中國的最好方式之一,從人的角度來審視我們的環境,是如何在一種強烈的“不得不”下遭到聲嘶力竭的破壞的。
如 果要對環保意識來一番追本溯源,那么美國作家蕾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呂瑞蘭、李長生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1月版)無疑是重要源頭之一。 在這本書中,她向人類第一次發出糾正—對諸如“征服大自然”之類的口號。蕾切爾·卡森用科學的陳述和追問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在環境保護概念形成之前,人類 的發展無不建立在對大自然的殘酷掠奪和惡狠狠的摧殘之下,直到今天,人類改觀的不多,但至少在半個世紀前卡森富有人文精神著作的昭示下,懂得了一些和諧相 處之道以及善待大自然的重要之處。有人說,善待大自然還來得及。真的嗎?越來越多的天災在啟示我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緊迫性,人類至少應該在大自然報復來 臨前學會敬畏。人類的反省首先開始于科技,或者是因為科技而對技術本身的反省,這種人類發明出來的技術反過來毀滅人類的例子太多了,行進到21世紀當然不 只是DDT殺蟲劑那么簡單。正所謂有形易訪無形難控,人類內心糾結千年的所謂進步、發展情結該如何有效控制呢?或者說,我們在步履不停的時代節奏中,如何 找到自己應該擁有的內心世界呢?臺灣作家蔣勛的《孤獨六講》(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版)至少告訴了我如何與自我內心相處的方式。前文說 了,僅僅學會科學方式上的環?;蛘呓?,無法真正解決人類在環保問題上的核心領域,我們首先需要更多地修繕自己的心靈。比如潛藏于人性內在的“暴力孤 獨”。蔣勛在歷史、文化、文藝中幫我們找尋如何松解和釋放這種體內垃圾,同樣當我們對大自然產生一種可怕的征服欲望時,也可以將之化解、熄滅。
環 保意識如一棟破敗的房子,當完成對其的評估和清除,剩下的工作就是重新修繕和裝修。從南京出走到香港的華人作家葛亮,是一個對傳統和舊物無比懷念的作家, 他的短篇小說集《七聲》(作家出版社,2011年3月版)里有過多對美好過去的描述,無論是木匠、捏泥人的手工藝人,還是舊時古都南京的一景一物,統統展 示著舊物之美,寄托著人們對傳統之美的美好記憶。它們都不應該成為現代化的淘汰品,而是應該更好地作為人類偉大的文明繼續存在下去。說到底,對傳統的尊 重,也如環保意識一樣,是一種敬畏和傳承,而非因其老舊而一概毀之。
那些所謂“舊物”、自然里的魚蟲以及鄉土氣息的村莊,其實都是人類歷 史留給我們后代的一種美好?!度碜匀皇贰罚☉烟刂?,繆哲譯,花城出版社,2002年12月版)講述的正是英國一處可愛的鄉村—塞耳彭村里的鳥獸草木蟲 魚,這些大自然里最司空見慣的生命,是美好與壯麗的另一種象征。學會觀察大自然中的普通生命,大概也是我們一次審視和打量自我的過程?!度碜匀皇贰肥?18世紀著名博物學家、作家懷特用書信體寫成的博物記,對塞耳彭村的鳥獸草木蟲魚娓娓道來,兩百多年來一直被傳閱,文字的美以及繆哲翻譯的妙,給這組鄉間 美好增添了何止一道的風景。本書也影響后世,20世紀的生態運動,奉此書為生態的圣經之一,1996年,美國的OUTSIDE雜志評選了“改變世界的10 本書”(從生態意識的角度),《塞耳彭自然史》名列其中。我們閱讀此類名著,并非直接找到一種合適我們自己的環保策略,而是從自己身體內核出發,鍛煉和培 養一種情操,這種情操讓我們在敬畏大自然的同時,更能學會發現它原本的美,以至于我們可以不再虛妄地產生那些改造或者征服的欲望。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