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手工江湖 不綠不貴
自有了第一聲機器的轟鳴,地球上就開始回響失落的嘆息。手工工藝潛隱于物件上的溫情與靈魂,難以在流水線復制的商品上嗅到,觸摸到。后工業時代,卷土而來的手工工藝,因個性而貴得奢侈,因親善自然而讓人迷戀。
自有了第一聲機器的轟鳴,地球上就開始回響失落的嘆息。手工工藝潛隱于物件上的溫情與靈魂,難以在流水線復制的商品上嗅到,觸摸到。后工業時代,卷土而來的手工工藝,因個性而貴得奢侈,因親善自然而讓人迷戀。
時代巨輪下,高端生活的環保矛頭開始針對大機器與批量生產。18世紀中葉于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大幅度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然而,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意味著傳統手工藝逐漸失傳、千篇一律的產品比比皆是,造成大世界的波普冗余文化泛濫,倒是莫名其妙給現代文明社會的侵略行為找到了物質途徑與精神出口。
朋友說:“一個人活到了30歲,很多事就變習慣了。”不得不承認。不管是旅行還是在城市生活,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帶著溫度的親切,而非貼著商標的冷酷,有時候,我們在習慣的同時,發現自己的“靈魂”并不滿足,不滿足被工業化包圍,成為機器社會流水線上的一個漢堡包。于是,我們追憶過去,反復復古,當一種笨拙的人力過程逐漸淡出記憶時,這才是殘酷的非人道的。
當我們要去追尋逝去的時光時,就是這時光即將煙消云散的一刻,不過,從飄渺的時間之河中打撈上來使之永恒,即是對生活本原的一次確認、追懷,對生命流逝的一次回眸、首肯。普魯斯特在《追尋逝去的時光》一書中,正是在這樣的追憶行為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永存。那些已被人淡忘的有關手工制造的歷史,在往日柔光的余暉里,可以讓人找回現代人已難再擁有的情愫。
已故時裝設計師伊夫·圣羅蘭曾說“時尚易逝,風格永存”,這句名言一直作為追時逐尚人士的座右銘。在許多人眼中,時尚仍然意味著精湛的手工,以及,純粹的設計。越手工,越尊貴,越有針對性,亦越環保。汽車、服飾、腕表、家居用品、釀酒等等這些類別,在現代制作工藝的背景下,越是奢侈的廠牌,越可能多的加入手工元素,所用材質也盡可能減少添加劑及其他化學加工模式。有時候我們靜下來想想,正如人類大腦90%以上區域未被利用一般,大自然中可被充分利用的元素和物質還有更多,我們不必圖一時之快,在少量的已開發物體中去鉆牛角尖,怎么樣?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