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界】迷失在蠻荒之地
他們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脆弱的人群—不知道哪一天,他們的領土會被所謂的“現代文明”侵占,原始叢林中最后的部落,終究變成一片鋼筋水泥鑄造的森林。
他們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脆弱的人群—不知道哪一天,他們的領土會被所謂的“現代文明”侵占,原始叢林中最后的部落,終究變成一片鋼筋水泥鑄造的森林。
在亞馬遜流域,居住著許多孤立的原始部落。那里的叢林與世隔絕,土著們野蠻而神秘。幾乎沒有人能了解他們的生活,他們甚至企圖用弓箭射落政府的偵察機。
我們僅能從直升機上拍下的少數照片里,窺見他們的蠻夷生活。他們敬畏自然,靠天吃飯,也得以與自然融于一體。
納米比亞,西姆巴族的婦女在沙漠中行走。如果想看『傳統的非洲『,很多人會選擇到這里來。但如今,即便身上依然披著獸皮,西姆巴人的生活方式卻在迅速改變——他們開始參加選舉;把孩子送進學校;不僅用牛,也用現鈔計算財富。 (IC、Alain、Buu、Bruno Stevens/圖)
然而,他們的原始生活,正是被這個時代所鄙夷的。在那些所謂的“現代人”眼里,這些土著們需要被救助,被改造,被“現代文明”同化。
像亞馬遜流域這樣的原始部落還有很多。橫在他們面前的問題,不是他們的野蠻無法趕上時代的發展,而是“現代文明”即將搶走屬于他們最后的一片樂土。對他們來說,這絕對不是一種“發展”。
蠻荒并不意味著后退。在把他們當成人類石器時代活化石的同時,我們卻忘了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或許蠻荒之地的土著們,也在以一種獨特的、與自然和諧共進的方式在進化。這才是真正屬于他們的“文明”。
非洲馬里的安托古池塘是馬里的中心地帶,一年一次的神圣的捕魚儀式在這里舉行。只有來自組成邦巴社區的33 個村莊的男人才能參與捕魚。其他的經常來自很遠部落的人,只能在旁觀看。捕漁是一個神圣的儀式,它會給那些參與者帶來好運。來年的好壞則是基于捕魚的豐盈收獲。 (IC、Alain、Buu、Bruno Stevens/圖)
也許,只有莎士比亞能說出他們的疑問:“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他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干旱對于肯尼亞原本不算稀奇,只是干旱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如今,肯尼亞正面臨著10 年來最為嚴重的旱災。日復一日的干旱,讓牲畜和作物垂死掙扎,人也一天比一天衰弱。 (IC、Alain Buu、Bruno Stevens/圖)
肯尼亞,一群牛羊圍繞著兩個馬賽孩子。他們的生活與自然息息相關——對他們而言,牛羊比金錢重要多了。馬賽人是分布在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最著名的游牧民族,人口近100 萬,他們完整地保留著自己的傳統文化。 (IC、Alain Buu、Bruno Stevens/圖)
巴西的亞馬遜森林。一群印第安土著正在好奇地注視著前來“巡視”他們生活和健康的直升機。下一秒,他們舉起弓箭和長矛,擊退了這群意圖“侵入”他們領土的敵人。 (IC、Alain Buu、Bruno Stevens/圖)
在因紐特人的眼中,北極不是一片荒蕪之地,而是一片充滿神奇的土地。即便現代文明悄悄在格陵蘭島的冰原登陸,但是以捕魚和狩獵為生的因紐特人仍然堅持因循守舊。 (IC、Alain、Buu、Bruno Stevens/圖)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