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 源道】水庫系筑得,屎嘛食得
“還記得卡早美麗的景色,白鷺鷥惦在門腳口咧捉迷藏,已經看無失去光彩的美麗,水庫建的是滿山埂,蝴蝶跟田嬰要走去兜位去,核能電廠廢料的污染,你咁忍心 期盼原住民,還給阮這片美麗的土地,這是阮祖公仔所留下的心血,留給阮這塊快樂的島嶼,寶島的名字是母親的靈魂?!?br />
“還記得卡早美麗的景色,白鷺鷥惦在門腳口咧捉迷藏,已經看無失去光彩的美麗,水庫建的是滿山埂,蝴蝶跟田嬰要走去兜位去,核能電廠廢料的污染,你咁忍心 期盼原住民,還給阮這片美麗的土地,這是阮祖公仔所留下的心血,留給阮這塊快樂的島嶼,寶島的名字是母親的靈魂。”——《環境的問題,誰人來關切》,“農村武裝青年”樂隊。
原運之歌,是為了護住土地的根
1984年,臺灣當局要在蘭嶼島建造核廢料貯存基地,遭到當地原住民的反抗。在他們的母語中,把核廢料稱為“惡靈”,為了不讓惡靈入侵自己的家園,他們聯 合關心生態的學者,于1988年2月展開了一場規模龐大、名為“驅除惡靈”的反核運動。4月底,環保聯盟又在臺北舉行反核絕食靜坐和游行,500位大學教 授聯署簽名聲援反核??此谱罴みM的反核運動, 何嘗不是最貼近民心的飯盒運動。1994年,屏東山區瑪家鄉,在當局的評估中被視為最適宜的水庫用地,并將修建水庫,而這很可能會令當地上游的村莊被淹 沒,家園被毀。當地的魯凱居民只有拼死抵抗,掀起了反水庫運動?!吨袊鴷r報》組織了整整一組的記者團,奔赴到反水庫基地—“舊好茶村”,共同守夜,防止當 局施工。原住民民謠歌手胡德夫也和他們一起守夜。連同1999年 “九二一”大地震后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鼓舞性事件,胡德夫寫下他最具重量的代表作《飛魚 云豹 臺北盆地》,他在歌曲中把這些為捍衛家園而寧死不屈的原住民同胞稱為“飛魚”和“云豹”,共同守衛哺育他們的臺北盆地,記錄下了臺灣原住民為捍衛家園拼死 抗爭的不屈精神。1990年春,臺灣全社會掀起一波反核運動的浪潮,環保團體在臺電大樓前舉行反核晚會,邀請黑手那卡西等關注環保議題的音樂團體參加表 演,讓大眾正視正在發生的環境災難,并挖掘出自己的力量。1994年底, 臺灣 “環境影響評估法”終于制定完成,這是一次寶貴的勝利。
都市的高速發展,導致經濟的血盆大口從土地地皮的中心地帶向著外圍兇殘咬去,厄運開始蔓及原住民的山川家園。1988年,臺灣人買一層樓的錢,到了 1990年,只能買一間廁所。創作歌手鄭智化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蝸牛的家》,收錄在蘇芮1990年《東方快車謀殺案》專輯里。1999年,黑手那卡西為 “臺灣無殼蝸牛10周年街頭運動”寫下一首主題曲《蝸牛戰歌》,獻給每一個為居住權而終身奮斗的有殼和無殼蝸牛,并控訴臺灣當局斥巨資建造閑置了百萬間空 屋,也造就了百萬無殼蝸牛。
2009年臺灣“流浪之歌”音樂節的主題就是“南”。音樂節期間的系列講座中,前高雄水利局局長鐘永豐就講了這么一件事:臺灣南部的農業為臺灣奉獻了她全 部的能量,但她依然是全臺灣人均收入最低的地區。為了從臺南的農業里抽更多的血,當局就千方百計地建水庫。南部美濃鎮的林生祥從他組建交工樂隊時代起,就 積極地參與到反水庫的運動中。在二十年來臺灣大大小小的環保運動中,美濃反水庫運動無疑是最持久也最有借鑒性的。自1992年12月,美濃鎮公所在東門國 小舉行第一次美濃水庫公聽會起迄今,波瀾壯闊的美濃反水庫不知發生多少事,原住民民謠音樂則響徹始終,其中最重要的是1999年3月,交工樂隊發表的專輯 《我等就來唱山歌》,其實就是美濃人民反水庫運動的一篇音樂檄文,《水庫系筑得,屎嘛食得》、《好男好女反水庫》、《夜行巴士》就是反水庫的一首首戰歌。 這里錄下《好男好女反水庫》的歌詞:月光山探頭看著荖濃溪/太武山張手攬抱南臺灣/河流撩動我們的喉嚨/唱出我們的情歌//河流鉆過我們的身體/劃出割出 我們的來歷/河流衡量我們的方位/測出我們的地理//我們的山我們的河流/要怎樣來分家/我們的命運之水我們的土地/要怎樣來分割//好山好水留子孫/好 男好女反水庫??
2002年,交工樂隊寫下一首《非核家園進行曲》, 發表在臺灣第一張人權音樂概念專輯《美麗之島 人之島》中,那張唱片創作的動機是為了那些“反抗歧視、鎮壓、忽略、欺騙、剝削,為了在這個美麗之島上宣告自身作為人的存在,而挺身向前的身軀”,它也要 獻給“所有人權遭受侵害的受害者與其家屬”。2010年7月,廣東海豐民謠組合五條人也參加了第16屆美濃黃碟祭。
是什么把鄉謠逼成了戰歌
都市入侵殖民山地村莊,工業資本盤剝勒索部落文化,逼迫原住民生存空間越來越窒息。1970年代以來,為了保住生存權和繁衍后代的責任,一代代原住民子孫 放棄自己山清水秀的田園,去都市里呼吸工業廢氣。1999年臺灣“九二一”地震之后,飛魚云豹工團組建,目的就是讓原住民聯合起來,一邊唱歌,一邊守衛自 己的家園,讓環境牢牢保護在人民的美好生活中,成員包括胡德夫(卑南人)、云力思(泰雅人)、蔣進興(阿美人,郭英男的兒子)等, 11月初,他們在互助村舉辦了第一場部落音樂會。和唱片公司的簽約歌手不一樣,他們的大部分時間不是奔跑于電臺通告和酒吧之間,而是分組上山下海深入各部 落去進行串聯、組織甚至動員抗爭的工作,同時也進行自我的再教育。飛魚云豹工團獨立出版的代表性專輯包括《生命之歌》、《走出殖民地》、《失去獵場的云霧 獵人》等。
“農民土地沒了,家被拆了,還要繳錢嗎?”
2007年底,非原住民籍音樂工團“農村武裝青年”成立,成員只有三個人,主唱/吉他手阿達、小提琴/二胡手小魏、手鼓手阿展,他們一次次走上街頭,用臺 灣人最熟悉的一首首臺語歌向大眾呼吁要為了自己的正義而戰,已經足夠用了。在他們的作品中,反映了一個個社會問題的死角:樂生院、蘇花高、臺灣農業、都市 原住民等,《環境的問題,誰人來關切》、《守衛樂生院》、《三鶯部落之歌》、《阮不愿再種田》、《子孫的愿望》、《重返鄉土》。農村武裝青年呼吁所有人和 集團組織必須面對這樣的現實:不斷的惡性開發修建水庫、核電廠、石化工業,造成土地、空氣、生態已經奄奄一息,人民的身體與心理健康已經遭到雙重的摧殘。
2007年底,布農人知本部落舉行大獵祭期間,獵人遭受森林警察的羞辱性盤查,引發公憤,部落族人最后集體到縣當局請愿,臺灣各部落產生連鎖反應,原住民 部落的自身狩獵權與捕魚權的自然主權問題,成為臺灣政府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歷史遺留問題。2008年2月28日,知本部落點燃烽煙,號召部落之間聯合起來。 臺灣各部落族人,不接受任何團體的贊助,人人帶著便當從部落出發,聚集在“總統府”,向政治家表明捍衛自己自然主權的決心。他們清醒地看到,當行動告一段 落后,媒體們再也不會過問。如何讓決心和意志持續發酵,原住民著名歌手巴奈與她的族人組建的Message音樂工團走出了一條新的路。2009年樂團發表 的同名專輯的封頁上,有這樣一段話:“那個我們可以與山脈、海洋、森林、土壤、祖先的靈魂溝通的年代……你想起來了嗎?”
2008年,54歲的臺灣泰雅女音樂人云力思在大大樹發表了第一張泰雅音樂專輯《GAGA》(這張專輯讓她獲得第20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和第 9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民族音樂藝人獎),GAGA,這是泰雅人的一個生存法則:與宇宙一起分享自然的給予與責任。“泰雅人的Ga-ga絕對比國家的法 律更尊重森林與自然”。泰雅人的年輕一代很多已不會說自己的母語,為了讓泰雅人的母語不至于失傳,云力思長時間的回到新竹的尖石部落,向部落長老學習泰雅 歌謠,向部落族人傳授母語課程??吹讲柯涞暮恿髟馐芷茐?,魚流離失所,云力思就帶領部落婦女去護溪。在一首《分享》里,她歌唱道,“我們的動心起念她最清 楚不過,當你對人們慷慨,她也會對你慷慨,當你關心大自然,她同樣會照顧你,現在啊現代,互相給予的觀念不再,獵到了獵物,偷偷帶回家”。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