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居】摩登穴居人
84%在洞穴里生活的現代人認為,他們比住在城市里的人們享有更安靜的睡眠,更清新的空氣和更自然環保的生活狀態。他們甚至認為,洞穴房屋具有催眠般的鎮靜效果,能幫助他們實現現代人夢寐以求的身心合一。難道原本刻板印象里面陰暗、潮濕、貧窮的洞穴生活,已經成為了人們心中對摩登世外桃源生活的想象?
84%在洞穴里生活的現代人認為,他們比住在城市里的人們享有更安靜的睡眠,更清新的空氣和更自然環保的生活狀態。他們甚至認為,洞穴房屋具有催眠般的鎮靜效果,能幫助他們實現現代人夢寐以求的身心合一。
這是一個現代人的洞穴生活。
2004年,Curt Sleeper一家用16萬美元買下了位于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市的一個洞穴,按照約定首付五成, 剩下部分和利息五年后還清。抱著找銀行貸款的美好幻想,Sleeper一家人花了15萬美元左右,用于把洞穴內外的各種設施裝飾一新,過上了逍遙的摩登原始人生活。就在臨近償還房款的最后階段,他們發現“銀行對任何詭異的事物不敢興趣”,貸款夢碎,洞穴及財產也面臨沒收的危機。
所幸的是,結局跟我們經常耳聞的強拆故事有點不一樣,Sleeper先生把他的洞穴豪宅放上了eBay:3室N廳,冬暖夏涼,采光佳,家電全,帶落地玻璃窗、天然礦泉水源、臺球娛樂室,總面積17000平方尺,售價30萬美元。一周之內,Sleeper先生發現發布的信息點擊量超過了10萬次,至少有70名買家準備參加拍賣。后來賣房子的事情不了了之,因為知名度暴增的Sleeper先生終于貸款成功,一家人又繼續守著一手打造的洞穴生活下去。
這個故事的矛盾之處在于:難道原本刻板印象里面陰暗、潮濕、貧窮的洞穴生活,已經成為了人們心中對摩登世外桃源生活的想象?
返祖成潮流
若干年前,人類就明白住洞里比露天好,冬暖夏涼,防雨防曬防野獸。實際上,依照今時今日的技術水平,住在洞穴里的安全系數幾乎跟紐約月租幾萬美元的“保險柜公寓”一樣高,甚至在某些方面,性能更為優良。比如,天然的地下礦泉飲用水,完全不依靠空調系統的洞內恒溫(全年維持在大約13至18 ° C),絕無甲醛超標的家用石材,保障系數超高的防雷防震防空中襲擊能力,強大的自然靜音功能,開闊的自然野趣視野等等,如若加裝了精心設計角度的采光系統、除濕通風系統以及現代化的家居電器等等,就更加完美無缺,堪稱豪宅中的戰斗機。
現代化的洞穴住宅通常由兩部分組成,洞穴以及由洞穴延伸出來的室外部分。這樣居住在其中的人們就能兩全其美,洞穴,以及自然。一般來說,客廳明亮通風,位于靠近門口的位置,而臥室則常位于山洞間,以確保安靜、清新、幽暗,與自然融為一體。住在洞穴里的人們普遍認為,洞穴具有鎮靜效果,與早期人類的記憶有關,能使得人趨于寧靜平和的心理狀態。
(Iwan Baan/圖)
(Iwan Baan/圖)
洞穴很現代
在不少人還在忙著排號按揭還貸款就為了一套使用年限可疑的蝸居的時候,這些“摩登原始人”已經過上了田園風情的洞穴生活。
法國盧瓦爾河谷地區,有歷史悠久的巖洞生活文化,法國旅游局還曾在去年推出過“洞穴探索之旅”的主題活動。作為建筑師的法國人Samm Dahhan和妻子,就在盧瓦爾河谷地區買下近1000平方米的“巖洞住宅”:整個建筑依托巖洞修建而成, 巖洞的面積約占整個住宅面積的一半。他們花費十多年時間,根據巖洞的特性改造每一處細節,裝上了頗具包豪斯風格的簡潔玻璃窗,以及利用天井采光的半開放式地下會客廳。
而SeARCH & CMA建筑事務所則在瑞士的瓦爾斯溫泉附近建起了超現實的巖洞住宅。設計師Bjarne Mastenbroek和 Christian Müller利用丘壑的坡度,將整個建筑設計成兩層結構,上下層由地下隧道連接,上層住宅隱匿在地下,而入口及采光處于坡面,被山坡包圍,呈半開放狀態。下層則建造在相對平坦的地上(見右圖)。為了盡攬瓦爾斯地區獨特的山谷美景,住宅的建設視角稍有傾斜,全部房間都被設計朝向同一個方向,正面裝上落地玻璃窗,采光絕佳。同時利用洞穴的優點,使得建筑具有冬暖夏涼等特性。建筑事務所采用了現代手段,將兩個不同空間銜接起來,精心考慮室內工程結構及承重,室內裝修摩登前衛,并考慮到雪崩保護、消防、通風等因素,意在實現完全融入自然的、綠色節能建筑的多種可能性。與此同時,這種建在瑞士瓦爾斯山坡上的洞穴住宅,作為度假別墅, 出租價格是每周1700-3400歐元,旅游旺季常常供不應求。
(Iwan Baan/圖)
Villa Vale,建在瑞士的摩登山洞,由一家來自荷蘭的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事務所SeARCH 打造。 (Iwan Baan/圖)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