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怎么成為經典的?

“霸道”既然惹不起,“外王”既然搞不成,我們就玩“內圣”吧!而《論語》作為紀錄孔子“嘉言懿行”的書,恰好用作修身養性的指南,于是它的地位便日益突出。

■我讀儒家(之一)
    今天有些人把《論語》抬高到近乎“儒家圣經”的程度,就像當年把一本薄薄的《毛主席語錄》說成是馬克思主義“頂峰”一樣,今天的“《論語》熱”對于儒家,與當年的“‘語錄’熱”對于馬克思主義,到底是弘揚,還是糟蹋呢?
   


在古儒看來,不僅儒家的經典是“六經”而非論語,儒門的宗主究竟是孔子(左圖)還是周公(右圖),也是一個問題。 圖片采自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 


喪家不是貶夫子,看家方為污仲尼
    李零教授的《喪家狗:我讀〈 論語〉》引起不小的轟動。這本書我看了之后獲益良多,也向李零兄請教過關于《論語》的一些看法。
    總的來講,我覺得這本書的轟動原因一半在內容,一半在題目?!皢始夜贰敝畷浅4碳?,這個詞本身出自包括《史記·孔子世家》在內的許多史籍,是別人說孔子不得志,總失敗,雖略帶譏諷,卻并無敵意,孔子自己也認可這個說法,因此這事才在當時崇儒尊孔的氛圍中載入史冊,傳到如今。李零就此發揮說:任何懷抱理想,不滿于現實世界的人,都是“喪家狗”。而近代思想家(李零舉了美國的薩義德,其實類似的還有俄國的別爾嘉耶夫、法國的布迪厄等許多人也講過大意相近的話)認為,所謂“知識分子”,就是以社會良心自居,價值觀疏離主流,批判現實,憤世嫉俗,因而具有強烈孤獨感的那些人。在這個意義上,“知識分子”就是那些甘為“喪家狗”而堅決拒絕做“看家狗”的人。因此李零說孔子是他們的代表,“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識分子的宿命”( 2 頁)。
    顯然,李零對孔子的這種評價類似俄國人之評陀斯妥耶夫斯基、法國人之評雨果,應該說很不低了。甚至可以說,在那些不把孔子當神、當“圣人”來崇拜的人們中,這是對孔子的最高評價——如果不是在知識方面,至少在人格方面是如此。五四以來,尤其是1949年以來那些反儒的人們恰恰是流行把孔子罵成統治者的“看家狗”的。因此李零此書甚至可以說是為孔子翻案辯誣、恢復名譽的代表作。出來找李零算賬的本來應該是反孔派人士才是。
&nbs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