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關系:悶聲發大財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與昂山素季的擁抱,被很多人解讀為美國把手伸進了中國的戰略后院。不過,中緬之間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可沒那么容易被挑戰。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江維維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與昂山素季的擁抱,被很多人解讀為美國把手伸進了中國的戰略后院。不過,中緬之間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可沒那么容易被挑戰。
就在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與緬甸總統吳登盛握手和昂山素季擁抱的前兩天,有傳言說緬甸軍方高層住進了北京的釣魚臺。而隨后官方公布的消息是,2011年11月28日,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蘭抵華,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總司令一行。
緬甸高層同時與中美高層對話,隨即引起了媒體有關“平衡外交”的聯想。美國“重返”東南亞,是否會影響中國與東南亞諸國的戰略關系,而緬甸又是否會成為美國“圍堵”中國的又一個著眼點,隨即成為媒體與學術界關注的熱門話題。
實際上,中緬關系自2009年就已經出現新的局面,突出的表現就是高速發展的經濟合作以及邊境安全合作的深化,只不過,中緬關系的發展并沒有那么引人關注,或者說它迎合了傳統的悶聲發財。而被現實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中緬關系在近期很難被撼動。
昂山素季、總統吳登盛、丹瑞大將,緬甸最重要的三個人。他們的關系將直接決定了緬甸的轉型、穩定以及未來,也影響著未來中緬關系的走向。 (馮飛/圖)
美國人回來了
希拉里·克林頓訪問緬甸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先與昂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