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需要敵人:馬英九能破解“小豬”困局嗎——臺灣選舉筆記之三

對于候選人來說,選民常被分為三種:我們的人、他們的人和中間的人。于是,選戰獲勝的方法歸根結底也就是三種:增加“我們的人”,減少“他們的人”,爭取“中間的人”。而要從整體的選民中分割出一塊“我們的人”,就要有“我們”共同的東西。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江維維

對于候選人來說,選民常被分為三種:我們的人、他們的人和中間的人。于是,選戰獲勝的方法歸根結底也就是三種:增加“我們的人”,減少“他們的人”,爭取“中間的人”。而要從整體的選民中分割出一塊“我們的人”,就要有“我們”共同的東西,簡單的如出身、籍貫、性別、姓氏——好比金門選舉,陳、李都是大姓,其中陳姓更是一等一的大姓,只要動員所有姓陳的投姓陳的,估計就沒李家什么事了,復雜點的比如信仰、理想等等。

而在所有的“共同”里面,“共同的敵人”是能量最高的。大敵當前,往往信仰、理想、恩怨統統靠邊站,中國的一個成語最能說明問題,那就是同仇敵愾。沒有什么“共同”,比“共同的敵人”更能讓人們團結在一起了。

悲情,制造敵人

政治人物需要敵人,正如電影編劇需要敵人一樣。美國需要邪惡國家,正如007電影需要恐怖分子、阿凡達需要入侵者一樣。電影中那些怪獸、屠夫、殘忍的外星人、冷血的機器人,是某類型電影大片不可或缺的東西。這的確是人性的弱點,我們一方面譴責暴力,愛好和平,可是如果一部動作片、懸疑片、科幻片一旦沒有了敵人,有誰愿意去看呢?

你能想得到嗎?這可愛的小豬撲滿會突然成為綠營的選舉利器,給馬英九帶來偌大的麻煩。 (南方周末資料圖)

選舉更需要敵人。這就是為什么每到大選前,美國鷹派聲音就會甚囂塵上。1994年,剛剛坐穩位置的李登輝為了鞏固自己的領導核心,迎接1996年第一次直接民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接受日本右翼作家司馬遼太郎采談,拋出震驚臺灣和世界的聲音——《生為臺灣人的悲哀》。““這之前,掌握臺灣權力的全都是外來政權。就算是國民黨也是外來政權呀!一想到犧牲許多臺灣人的‘二二八事件’,《出埃及記》就是一個結論。”

“二二八事件”、“未來政權”,當李登輝順利地用這些符號建構起“仇恨和敵人”后,他孜孜以求的“臺獨”載體——“臺灣生命共同體”就有了情感和邏輯基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