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于改革前景與改革順序的討論——現代化需要理性建設
“中國的改革今天已經到了一個關鍵點上,最重要的議題是原規則的改革,即產生各種規則的規則需要改革?!?/blockquote>責任編輯:肖華 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張劍鋒
“中國的改革今天已經到了一個關鍵點上,最重要的議題是原規則的改革,即產生各種規則的規則需要改革。”2011年12月6日,國內獎金最高的中國軟科學獎頒獎典禮上,改革再次成為焦點話題。南方周末記者記錄了這一場關于改革前景與改革順序的討論。
李曙光(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從改革的重要性、可操作性的角度來講,我覺得改革可以是以下三個排序:
第一是國有企業改革。中國特色、中國國情最典型的表現是在龐大的國有企業上?,F在關于國有企業有三個數據——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有119家央企,財政部出資以及各個部委管的央企有6000多家,另外地方的國企有11萬家。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仍然是我們下一步中國改革所面臨的最大的國情,這個國情如何解決?這是我們改革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
第二是公共預算改革。1993年分稅制改革推動了財稅聯邦制,但由于民主制度沒有跟進,財稅聯邦制在某種程度上是加強了國家能力,弱化了地方能力。因此地方在事權下放和財權不行的情況下就出現了所謂的土地財政、地方融資平臺以及很多地方政府現在更加公司化的傾向,地方政府成為一個經營性的政府。實際上這些都和公共財政預算的結構設計、制度設計,以及整體的公共預算法相關。
第三是法院改革。我認為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