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 我們回到了原點”——專訪中國氣候談判代表團第一副團長、外交部部長助理劉振民

《京都議定書》如今面臨的困難比當年更為艱巨。相比當年比較一致的認識,如今發達國家內部是分裂的,政治意愿不夠強烈。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張馨苑

【綠色世界觀·德班觀察(2)】

《京都議定書》如今面臨的困難比當年更為艱巨。相比當年比較一致的認識,如今發達國家內部是分裂的,政治意愿不夠強烈。 

作為當年一手促成《京都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誕生的中國外交官,劉振民面對《議定書》如今可能遭遇被拋棄的命運感慨良多。當年的艱辛談判歷程歷歷在目,而今在德班,一些發達國家逃避減排責任、氣候談判止步不前,這一切都讓這位經歷了14年《議定書》談判的外交官,感到似曾相識。

1997年,阿根廷駐華大使艾斯特拉達最后一刻用鐵錘敲出來《議定書》,如今,在德班的最后三天,它將迎來生死存亡的時刻。

劉振民

南方周末:如果德班會議最后不能挽救《京都議定書》,從氣候談判歷史來看,這是否是一次重大的倒退?

劉振民:應該說是氣候談判歷史上的一次重大挫折?!蹲h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問題,不僅僅關系《議定書》的命運,更關系氣候談判國家之間的信任以及全球和區域碳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問題。只有在2020年前,各國將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