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拳王的故事

余吉利不肯再提起這一層,一顆拳王的心已被他埋到深處。中國有過幾個拳王?他還有什么必要解釋自己當年的理想和對事業的渴望?
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曾經有自己的拳王,更沒有人知道這位拳王所遭遇的離奇命運。令人無法想像的是,這位中國拳王一生的不幸僅僅是因為一個和香港有關的念頭,一個世界拳王之夢……

青年余吉利(后排左一)和運動員們合影

吉利在1953年獲得全國拳擊賽冠軍

1.這個人太特別,曾經是全國拳擊冠軍
    讀到余吉利,是在李梧齡的回憶錄里。李梧齡智力過人,當年在復旦大學物理系讀書,提前一年畢業,留校任教,被認為在物理研究上會有輝煌前程。陰差陽錯,1958年,22歲的李梧齡遇無妄之災,遂由復旦大學送上海橫浜路收容所,轉安徽白茅嶺農場。待重新回到專業,已是21年后的事情。
    白茅嶺農場遠在安徽,卻曾在上海赫赫有名。當年上海人提起白茅嶺,會有北京人提到清河的臉色。那個年代,上海犯了事的人,若夠不上送監獄,白茅嶺是個主要去處。去了,也就失掉那個年代被看作性命的上海戶口,多半再不能回來。
    李梧齡在白茅嶺輾轉幾個分場,遇各色人等不下千八百,可在回憶錄中提到的名字并不多,幾十年過去,他偏偏記得余吉利。余吉利太特別,他曾是全國拳擊冠軍。讀到這頭銜,我多少有點將信將疑,直到多年后,余吉利真真切切出現,我才相信,一本回憶錄就是一段真實歷史;里面的名字,就是活生生的人。
    余吉利坐在我對面,我仔細打量,想找出全國冠軍的影子,反覺得面目不清,他本來眼睛不大,一只眼睛還在發炎,紅紅的只留下一條細縫,另一只也不停在眨,顯然感覺不舒服。一開口,他的詞語都粘在一起,語流滾動極快,我豎起耳朵才勉強能聽明白。
    余吉利出生在1930年的上海,霞飛路927弄,稱霞飛坊。是老上海典型的“新式里弄”,所謂新式,其實就是西式。這一帶是法租界。霞飛坊是仿法式住宅,卻不是法國人建的。1924年,霞飛坊由比利時圣母圣心會普愛堂投資建造,一大片整齊的3層磚木住宅,到今天還是一景。余吉利的父親余宏基就在比利時房屋公司工作,是個普通職員,母親在家帶幾個孩子,家境還算不錯。
    少年余吉利在銘本小學讀書,又進雁蕩路業余中學。在余家附近的汾金坊,住著大同大學外語系的大學生黃曉陽。他比余吉利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