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中國 綠動未來】奚志農:用鏡頭,讓人類關注人與自然
近日,奚志農以一身標準野生動物攝影師行頭,出現在奇境歐洲室內攝影巡展。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攝影宣傳項目,旨在為大家介紹中國自然攝影的現狀,讓人們重新領悟到那些存在于邊緣的野生生命。
“我做的事情并不偉大,只是做我想做的,并且認為對的事情。”
談及自然保護,不得不說作為國內著名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 野性中國領導人。近日,他以一身標準野生動物攝影師行頭,出現在奇境歐洲室內攝影巡展。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攝影宣傳項目,旨在為大家介紹中國 自然攝影的現狀,讓人們重新領悟到那些存在于邊緣的野生生命。
(奚志農、IC/圖)
中國缺少對野生動物的關注度
奚志農是云南大理人,從小環繞著他的青山綠水,養成了他對于自然與生俱來的感情。這種對于自然的愛不僅是他的喜好,更變成了他的理想。他愛鳥、愛動物、愛自然,這一切使他成為了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
奚志農把拍攝野生動物作為表達喜愛的手段,但生活在一個從來就沒有自然、野生動物攝影師的國度,使他發現自己的責任更加沉重。只有將手里的相機變成 武器,才能捍衛這些生靈。1992年至1996年,他六進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鮮為人知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展現在大眾面前,并由此保住了 它們所棲息的一片原始森林;1997年,首次報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獵殺的危機狀況以及“野牦牛隊”為保護藏羚羊做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極大促進了國內外公眾 對長江源頭生態及藏羚羊保護的關注。
今年,奚志農踏上了北冰洋之旅,繼續探索野生動物的世界。20年的奮斗努力中,10年在黑暗中摸索,經歷了痛苦、憤怒、無奈和悲傷,奚志農仍舊堅決 地決定純粹做一個攝影師。“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社會,把本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看作是多么的另類、多么的獨特。”在國外有許多的自然和野生動物攝影師,并不像 國內—無人問津的行業。所有面對環保、野生物種保護的人都是悲觀主義,因為他們看不見未來,只是做自己的本分。就像他曾經說過的,“我的拍攝跟不上野生動 物滅絕的速度。”
用個人力量扭轉變態現狀
有人曾說過,“保護野生動物最好的方式,就是排除人類的干擾。”在奚志農拍攝期間,有不少人為了看金絲猴拿食物去引誘。事實上這種做法是很不好的, 影響了動物本來的生存狀態。奚志農的辦公室就在北京動物園內,北京動物園是中國動物園中做的最好的,這些年變化很多,雖然與國外相比還有差距。但就在近幾 年,還有人在打北京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的念頭,那些建造野生動物園的實質目的就是為了房地產開發。甚至有些企業還與政府勾結,導致對野生動物的迫害。
相比之下國外的動物園環境好很多,并且各個學校從小就開設野生動物保護的課程,帶領學生們進行野外考察,增強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意識。如今,奚志農也 致力于青少年的培養。在采訪的當天下午,他就要去學校去為孩子們進行野生動物保護的講解。2002年,奚志農創立了野性中國工作室,開始全心全意實踐"用 影像保護自然"的理念。計劃從明年開始每年舉辦三次訓練營,一個高級班,一個普通班,還有一個青少年班。希望能夠通過年輕的一代來扭轉對于野生動物錯誤的 看法。
只有認識,才會引起關注
民間保護組織的資金來源是非營利機構所面臨的一大困擾。上海野鳥會成立于2004年,由熱心于野生鳥類保護的人士自愿組成,是在上海野生動物保護協 會指導下正式注冊的專業性、非營利二級社團法人。雖隸屬于部門之下,但野鳥會的辦公室仍舊是由組織內的一名美國愛好者提供租金。
隨著公益事業的發展,不少企業愿意成為民間非營利機構的資助者,卻往往只是短期的贊助,除了一些國際性的NGO,例如WWF、 AsiaAnimals,長期的合作對于草根民非來說還是挑戰。同時資助的企業往往為國外500強,這些企業在發達的水平下,機構已經形成了擔負社會責 任、回饋社會的企業文化。相比之下,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還遠遠不及,這也涉及到中國企業在發展時面臨的經濟壓力。
除了以上幾點,民眾自主的關注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宣傳是相互的,新聞往往取材于社會所關注的問題,不了解就注定了不關注。就像奚志農所說,很多 人都看央視播出的《動物世界》,知道很多國外的動物,卻不了解中國本土的動物。許多動物甚至沒有留下一張照片,就在我們生活的國度里變成了傳說,這是一件 非??杀氖虑?。
藏羚羊 可可西里 2006.11 (奚志農、IC/圖)
奚志農先生所拍攝的滇金絲猴。 (奚志農、IC/圖)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