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題 2011中國富有階層精神生活調查】先富起來的你們,在想什么?
我們訪問了四個來自上海、深圳等地不一樣的商賈:他們時常停下,讓靈魂跟上腳步;他們邁過物質的羈絆,開始向精神的海洋俯沖。他們渴望一種更逍遙的幸福體驗,以精神生活的豐富性而區別于他人。
史玉柱、馬云相約自開“追悼會”,稱是頓悟人生;王石絕對誠意地曬著戶外的快樂、海外的賦閑偶感??2011年,這些精神事件均第一時間出現在微博上。中國 大富之人從未像如今這般大面積地向世人袒露心跡。這是神奇的微博時代!富有階層的精神生活,比之易受詬病的物質生活,更令圍觀者好奇。是的,出手闊綽,衣 著考究,也許能帶來感官的顫栗,但這種歡娛的碎片化與短暫性,給不了人心靈的自由和精神的寧靜。
我們訪問了四個來自上海、深圳等地不一樣的商賈:他們時常停下,讓靈魂跟上腳步;他們邁過物質的羈絆,開始向精神的海洋俯沖。他們渴望一種更逍遙的幸福體驗,以精神生活的豐富性而區別于他人。
倉廩實,知禮節?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他們是社會中堅,還是暴發戶?
改革開放以來, “富有階層”逐步形成,他們也成為越來越受關注和爭議的群體。為了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mangazine| 名牌》、《平安生活》和中山大學媒介人類學研究中心針對家庭收入超過20萬元的中國人,共同發起了“2011中國富有階層精神生活調查”。
調查期:2011年7-8月
調查對象:家庭稅前年收入超過20萬元的中國人
這里是我們在本次調查中發現的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
本次調查報告全本及中獎名單即將發布,敬請留意:http://rich.infzm.com
因富有而自信
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富有階層崛起的速度是驚人的。在發展中受益的同時,他們也和其他人一樣,承受著高速發展帶來的種種代價。
物質的富有讓他們對生活有更強的信心,他們在我們的“心理健康及安全感”量表中表現得相當堅韌。和輿論描述的不同,焦躁、疑慮、壓力等負面情緒并未成為他們的普遍體驗。在量表的20個問題中,總體的傾向都是正面和積極的。
食品安全已經日益成為公共關注的話題。即便在這一點上富有家庭略有隱憂,但仍然有接近一半的人表示,不會“到境外采購奶粉”。
渴求財富,更尊重內在品質
人很少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富有,無論多么有錢,你總會有更有錢的鄰居。在全部近1000份問卷中,認為自己已經對當前收入滿足的不到10%。只有5%的人對“有錢人”這一稱謂表示贊同。對自身的財富狀況難以滿足可能是潛在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相比自身的財富,更多人將自己受人尊重歸因于自身的“內在品質”。對于“知識分子”、“君子”之類的稱呼,他們顯得更加受用。“仇富”、“反智”的傾向也許被網絡所夸大,中國文化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仍普遍存在。
文化演出上座率:三成
音樂會、戲曲、戲劇、舞蹈等現場演出,被普遍鼓吹為富有階層兼具陶冶審美和交際功能的文化活動。但至少目前看來,還未被相應的人群廣泛接受。
相比之下,人們對閱讀、旅游等較為傳統的休閑方式更為熱衷。53%的人在過去一年中“有2次超過一周的旅行”;70%的人“在過去一年中曾經被一本書打動”。
并非對風雅之事全無興趣,30%的人“曾當眾朗讀詩歌”,曲水流觴的傳統仍在。
相對保守的業余愛好
盡管熱衷于旅行,但“探險”類的活動并非多數人的第一選擇。62%的人“曾在日落后的海灘漫步”,但只有1/4的人曾身處“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度。
相比戶外運動,室內活動更受青睞。與其在高爾夫球場上揮桿,更多的人更擅長于“手談”。
我們的社會中堅多成長于文化生活貧瘠的時代。盡管新興運動、貴族運動備受推崇,但不同形態的學習成本并不低。但青年時代養成的休閑習慣則會伴隨終生。
奢侈品:理性的向往
據知名咨詢機構預計,中國將在數年之內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市場。目前,奢侈品文化對中國富有階層的浸淫滲透已頗為可觀。
盡管如此,多數人對奢侈品仍保留相對理性的消費態度。61%的人能“說出8個奢侈品品牌”,但“擁有5件奢侈品”的人數則只有32%。
在“最符合自己身份和個性的奢侈品品牌”一問中,被提及最多次數的品牌是LV。此外,夏奈爾、勞力士、歐米茄、阿瑪尼也排進了前五。
多元的信仰和價值觀
面對一個高速發展、紛繁復雜的社會,富有者尋求答案的方式和結果也千差萬別,表現出空前的多樣性。無論是佛教、儒家,還是世界主流的思潮,都有相當多的擁躉。
多數時候,這些表面看似互相矛盾的觀點,可以在中國人身上和諧共存。23%的人認為自己相信佛教,但他們多數也認為儒家思想對社會有所幫助。
“中國人沒有信仰”?的確66%的人“沒有宗教信仰”。中國人對信仰的看法是多元和實用主義的,不拘一格。
社會難題:高度一致
君子“和而不同”,在今天中國的富有者身上也有所體現。盡管秉持的信仰和價值觀各不相近,但是在一些具體的社會問題上,他們又表現出驚人的一致。
相比較重大的公共問題,在關于私人領域的問題上,分歧顯得更大。48%的人持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近三成的人認為“無性婚姻”也是可以獲得幸福的。
另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數據是,77%的人認為“幾個孩子比一個好”。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