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難抑“GDP沖動”——院士揭批工程院增選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選名單后,個中的不正之風成為熱點,多位受訪院士稱,今年單位取代個人成為拉票、送禮主體。院士成為地方以及單位的“社會資源”,是單位作為主體出面運作增選的內因。
責任編輯:楊繼斌 實習生 沈穎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選名單后,個中的不正之風成為熱點,多位受訪院士稱,今年單位取代個人成為拉票、送禮主體。
院士成為地方以及單位的“社會資源”,是單位作為主體出面運作增選的內因。而這,已傷害到“工程院院士”這一群體的社會聲譽。
工程院院士17 年來從96 名增至783 名,但在各地仍是稀缺資源,優渥待遇伴隨終身。 (CFP/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增選工作,再次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
2011年12月8日,中國工程院在京宣布了2011年院士增選結果,54人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但有網民發現,早在一個月前,就有人“猜中”了其中的32位新院士。這自然被輿論視作了質疑院士增選的新證據。
熟悉的一幕曾發生在2009年。在77歲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院士聞玉梅眼里,院士增選儼然已成了潘多拉魔盒,兩年開合一次;盒子噴涌的是各路候選人,瞄準她手里的一票,裹挾欲望、蜂擁而至、周而復始。
“打招呼的、匯報的,愈演愈烈,出面的還往往是單位。”聞玉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促使她和秦伯益、曾溢滔、莊輝等4位院士聯名,在2011年增選期間發表公開信“我們的心聲”,呼吁抵制“拉票”,然而應者寥寥。
事實上,早在2011年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伊始,工程院方面便試圖通過增加誠信記錄、完善調查制度等方式,來規范程序,但卻未能改變外界對增選的質疑與非議。
禮都送到香港了
“對不起,我們有廉政公署的,接待你可以,但請不要給我任何東西,我將來是要坐牢的。”
出生書香門第的聞玉梅,是聞一多的侄女,她以研究乙肝病毒分子、研發治療性乙肝疫苗聞名于世,2011年成為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仡櫴嗄陞⑴c歷程,她感嘆不良的風氣愈演愈烈。
“1999年我入選時,覺得還比較清廉,沒那么復雜??旃嫉臅r候校長還問我,‘選上了沒’,之前沒關心,也根本沒去跑。”她回憶說。
1994年我國設立中國工程院時,工程院院士就被定義為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稱號、終身榮譽。首批院士96人,2011年增選完成后,工程院院士總數已達783人。
但不正之風愈演愈烈。經過十余年發酵,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專家謝禮立將增選亂象稱作“公開的秘密”。
2011年的增選啟動于元旦,增選名額為60名,與2009年一致。按照原計劃,4月底結束提名和遴選后,5月公布有效候選人名單。6月下旬進行第一輪會議評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