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開“屏” 為產業鏈修建“基礎設施”
進入網絡,無論是電視機、電腦和手機這三個終端,還是將來更多的入口,首先接觸的是顯示屏——未來,人和網絡世界的距離就是顯示屏的厚度。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張劍鋒
編者按:
經濟總量全國第一的廣東省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而抓手就是投資總量大、產業關聯度高、輻射效應強的一批重點項目。
“十二五”期間廣東的重點項目既有大型基建工程,也有民生保障工程,還有區域協調發展工程,“但最值得關注的是戰略新興產業中的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因為這是將來新一代網絡生活的基礎性項目。”長期關注廣東產業經濟的中山大學教授王珺說。
在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未來網絡社會的基礎設施:平板顯示屏。隨著廣州LGD8.5代液晶顯示器項目獲國家批準,深圳華星8.5代液晶顯示器項目、廣州樂金、深圳華星、南海奇美和惠州TCL等一批液晶模組生產項目的開工建設,廣東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液晶電視模組生產基地。
然而,就在廣東試圖躍進產業鏈最上游、也是未來網絡互聯最基礎的平板顯示屏及其相關生產鏈的時候,不料迎面遭遇市場寒冬,有些巨額投資或面臨巨虧風險。
對中國制造企業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不上,整個行業,比如彩電業,就將失去話語權。而上了,比如手機顯示屏,即使暫時虧損,但由于遏制了國際制造商的漫天要價,還是為下游的中國制造企業節省了大量資本,這也許就是這些行業戰略性的意義所在。
通過這些布局,廣東希望為產業鏈修建“基礎設施”,從而為下一輪的增長打下“地基”。
“華星光電一出生就遇上行業寒冬,還得學會在狼群中生存。”CEO賀成明說。圖為華星光電廠房。 (CFP/圖)
進入網絡,無論是電視機、電腦和手機這三個終端,還是將來更多的入口,首先接觸的是顯示屏——未來,人和網絡世界的距離就是顯示屏的厚度。
“平板顯示屏就是未來網絡發展的基礎設施。”中山大學教授王珺說。
但在這一領域,缺乏核心技術的中國素來受制于人。比如彩電面板,中國每年的進口額約為100億美元,相當于150架波音737飛機的總價格。而廣泛用于智能手機的OLED顯示屏,其原材料則大部分依靠進口,有些材料的價格&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