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觀察(3)】氣候談判陷入“形式陷阱”

在《京都議定書》名存實亡,巴厘路線圖未完成使命便戛然而止的情形之下,一個新的氣候談判軌道正在形成,2020年后形成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減排協議。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張馨苑

《京都議定書》雖生猶死 “共同但有區別責任”遭挑戰

在《京都議定書》名存實亡,巴厘路線圖未完成使命便戛然而止的情形之下,一個新的氣候談判軌道正在形成,2020年后形成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減排協議。然而,在一次又一次路線圖的談判、制定和拋棄中,缺乏政治意愿減排的氣候談判似乎陷入了“形式陷阱”。

“魔鬼在細節里”

歷史總在不斷重演。

2011年12月11日凌晨,南非德班的第十七次聯合國氣候大會現場,工作組主席剛剛敲下鐵錘,決議通過一份“長期合作工作組文本”,委內瑞拉談判代表克勞迪婭·薩勒諾在會場站立,舉牌示意發言。

“我們不能為了1000億美元就賣了《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克勞迪婭說,“我們遭到了威脅,如果不同意這一文本,就沒有第二承諾期和綠色氣候基金。”

突如其來的挑戰令工作組主席沉默良久,最終,一言不發地進行大會的下一個議程??纯鸵黄瑖W然。此前,剛果、巴布亞新幾內亞、中國、印度等國代表分別對大會文本的若干問題表示保留、甚至反對意見。

德班氣候大會期間,示威游行隊伍涌上德班街頭,要求談判各方充分聽取民意,盡快達成協議。 (CFP/圖)

這不禁讓人想起一年前的坎昆。玻利維亞當年的談判代表巴布洛·索羅在慷慨陳詞表示反對大會決議后,主席同樣選擇了沉默和無視,敲錘通過了決議。

當人們歡呼德班大會似乎在最后一刻保住了第二承諾期的同時,如果細觀這份文本,就如同中國代表團一位資深談判代表對南方周末記者所感慨的:“德班會議不過是給《京都議定書》一個體面的死法。”

所謂“魔鬼在細節里”。細看文件就會發現,當德班大會“決定”第二承諾期在2013年1月開始,2017或2020年12月31日截止的同時,對于發達國家的“進一步減排目標”僅僅用了“注意到”這樣的詞匯,而不是“決議”這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