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 榫卯藝術的雕塑質感 “黃花梨皇后”伍嘉恩與明式家具
“侶明室”主人菲力浦·德巴蓋其實有個長期合作的家具收藏購買顧問—伍嘉恩女士,“嘉木堂”堂主,有“黃花梨皇后”的美譽,業界公認她為繼文博大師、“中國家具之父”王世襄后新一輩中國傳統家具專家。
流暢簡練的外形,超越時空、跨國界的設計,榫卯結構體系——依據力學原理緊扣家具各構件來呈現如雕塑般的成品,明式家具,因為這些原因,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極為成熟而精致的藝術品種類。
比利時人菲力浦·德巴蓋先生,長期致力于精美中國硬木家具收藏,隨著藏品不斷增長,他將房子增建新翼專門來放置中國明式家具,更萌生“生活于明”的念頭,于是有“侶明室”的誕生。3月30日至4月17日在北京恭王府嘉樂堂,“讀往會心”—侶明室藏黃花梨家具展,格外引人關注。 此次展覽展出七十件明式家具,涵蓋桌案、 椅凳、床榻、柜架、文玩類等,全面展現十六、十七世紀明式家具的風貌。
明式家具在近期受到世界廣泛關注,2010年11月中國嘉德秋拍會上,一場名為“簡約雋永—明式黃花梨家具精品”專場拍賣會中,一件“明黃花梨簇云紋馬蹄腿六柱式架子床”以4312萬元人民幣成交,創出黃花梨家具世界拍賣最高價的新紀錄,成為“史上最貴的床”。這件創紀錄的架子床,裝飾秾華艷麗,紋飾極具神韻,掛沿透雕螭龍夔鳳和吉祥花鳥圖案,龍鳳圖案同時出現在架子床的掛沿上。隨著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這樣的國內外大型拍賣公司對明式家具收藏表示出日益看漲的趨勢,明式家具收藏市場被迅速炒熱。來到恭王府展覽的“侶明室”這些家具精品,也全部出現在中國嘉德2011年5月舉行的春季拍賣會上。
“侶明室”主人菲力浦·德巴蓋其實有個長期合作的家具收藏購買顧問—伍嘉恩女士,“嘉木堂”堂主,有“黃花梨皇后”的美譽,業界公認她為繼文博大師、“中國家具之父”王世襄后新一輩中國傳統家具專家。今年,伍嘉恩的最新專著《明式家具二十年經眼錄》,由紫禁城出版社推出。這套書籍可謂是她創辦的“嘉木堂”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至今的經營實錄,作者完整地見證了中國明式家具研究與收藏從一個偏門冷門,逐漸成為收藏潮流的全過程。伍嘉恩堅持的“明式家具有如雕塑藝術品,只有透過純白空間才能顯現出它的美”, 已成為古典家具業者所奉行的明式家具現代空間陳設美學。近日,在中國古典家具展覽及學術研討峰會期間,她接受了本刊訪問。
童子功練就火眼金睛
記者:你與黃花梨是如何結緣的?
伍嘉恩: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有很多外國教授和學者在北京教學,他們對明式家具青睞有加。1944 年一位德國的學者,更著書成文,令明式家具開始被知識分子廣為關注,青少年時期,我就開始鐘愛中國家具,我花了10年時間,在各地走訪博物館,與不同收藏家會面。目的是一睹德國學者書中的完美家具真身。后來,我進駐倫敦的古典家具維修工場學習,在那里,學懂了對家具作為藝術品的尊重。對于復修的程序、技巧,拆裝過程里對家具的構造,以及中國卯榫結構體系的認識,在那里也得到深入理解和實踐。直至八十年代,我逐漸以明式家具作為自己的事業。那時,經營明式家具這行業非常冷門,大家不太關注家具藝術—由于非常罕有,所以“嘉木堂”開業時,全世界的明式家具收藏界人士都爭相來光顧,生意由四面八方涌來,眾多博物館和收藏家聞風而至。
記者:黃花梨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伍嘉恩:第一眼,就被它們如雕塑般的形象吸引,覺得實用家具能達到雕塑藝術品的境界,十分奧妙。四處尋找追求,看多了,發現明式家具十分多元,有雄渾凝重,有線條簡約,有流暢,又有樸拙,其他則優雅細致,我對此非常著迷。
明式家具擁有超越時空、跨國界的設計,也只有材質堅實、紋理致密的硬木,如黃花梨,才能成就家具流暢簡練的外形,并可制作成一套精準完整的榫卯結構體系,依據力學原理緊扣著家具各構件來呈現如雕塑的成品,令其從實用品升華至藝術品。設計與木料,二者缺一不可。
秘笈密功:眼明手快,還得記性好
記者:在收藏中有沒有發生過什么趣事或者令你印象深刻的事?
伍嘉恩:其實每件藏品都有它們的小故事。有在機緣巧合下得到的,也有像偵探般查找線索追尋到的,這么多年,這么多家具,小故事數之不盡,其中不乏令人難忘的收藏過程,就述說一二,與大家分享。
1989年秋,與倫敦訪港朋友吃意大利晚餐,朋友忽然說起這次旅途路經洛杉磯,獲悉有韓國瓷器收藏家得到一批中國明式家具,是加州望族后人搬遷出讓的,朋友說他不懂家具,沒有看。馬上,我感覺自己刀叉在手停頓, 結結巴巴地問:“東西還在嗎? 我能看嗎?”朋友見狀,哈哈大笑,答應吃飯后去電查詢。整頓飯不是味兒,回到家中不停踱步,實在按捺不住了,去電朋友追問,原來已聯絡上,東西還在,歡迎我到那里鑒定。大清早起床立即訂機票,當天出發,直奔洛杉磯。
這批在機緣巧合下遇上的家具,其中不乏精品,部分更是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也未有能超越它們的例子,包括:黃花梨大四件柜一對(購入后翌年“嘉木堂”提供給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1996年紐約佳士得拍出,現存新加坡)。紫檀四抹門帶座方角柜成對,現歸香港攻玉山房藏,曾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出。而這些精品實例,現已被公認為傳統家具代表作,在明式家具圈中更是耳熟能詳,但不多人知道他們的來歷。
若干年后,美國新墨西哥州出現一件黃花梨嵌紫檀木百寶炕案,做工精美細致,我看后覺甚面善,似也曾相識,驟然想起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庫內曾見此物,越洋致電故宮宮廷器物部胡德生先生,當時胡先生掌管開庫鎖匙,細說炕案造型尺碼等,求他入庫查看這東西是否還在。當時沒有說明緣故,為何查詢炕案下落,因不想故宮派員與我爭奪此物,但在未清楚東西是否從故宮被盜出,又不敢買下。胡先生或心里有數,又或想我瘋了,他沒說,但當我再聯絡他時,高興地聽到他回復“故宮藏御用黃花梨嵌紫檀木百寶炕案”健在。
原來美國人帕茲拉夫先生在1935年與新婚妻子游覽中國,購入大批中國古董包括家具,運回新墨西哥州,建造大宅院,取中國式室內設計放置古董家具,而這件精品炕案,更是與故宮現藏的成一對,但可惜當我遇上它時,帕茲拉夫先生夫人已人去樓空,沒法查詢炕案來歷購買過程。
這具御用黃花梨嵌紫檀木百寶炕案,翌年“嘉木堂”出讓給香港藏家,在臺北歷史博物館、香港多家博物館也曾展出。2008年1月在北京與胡先生說起此事,他表示故宮藏炕案是我購買炕案后幾年他才發表的,真不明白我怎會知道,并記著故宮有這東西。哈,這就是我的秘笈密功!
記者:您最珍愛的一件藏品是什么?
伍嘉恩:是一對黃花梨方柱圓角木軸門柜,在1983年得到的。當時人在紐約,聽聞加州出現了一對黃花梨圓角木軸門柜,十分興奮。要知道圓角木軸門柜一向被推崇為中國傳統家具最精巧優美的設計之一,它們影響二十世紀歐洲大陸工藝美術運動中的家具設計甚大,屬明式家具收藏家必備系列,單件已難得,一對更是夢寐以求的極品組合。四處打聽查找,得知已易手兩次。
那年代明式家具如鳳毛麟角,我豈能就此罷休?窮追猛打,找尋線索下落,原來已搬家到倫敦! 直飛倫敦,一眼定情,以高價購入,急不可待安排空運到港,重新調動全家陳設,尋找圓角柜完美安身之地,務求要發揮它們如雕塑藝術品般的力與氣,更要融入家中整體觀感的優美與和諧。圓角木軸柜,柜柱用方材, 輕微外側上斂下舒,比例完美,平穩悅目,兩對木門心板與四柜幫,均取自一材,紋理飛揚,精彩極了。從此, 它們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家中每看上一眼,就感到莫名的喜悅。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