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 馮軍“會”通天下
這家企業的創始人及董事長馮軍,自2006年創辦并經營壹卡會五年,從積分業務模式起步,至轉戰第三方支付業務模式。在位于深圳經濟騰飛的大時代景觀里,踐行著一個“會”通天下的夢。
作為首獲“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的27家企業之一,同時亦是首獲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雙牌照的6家企業之一,深圳市壹卡會消費服務機構是幸運的。這家企 業的創始人及董事長馮軍,自2006年創辦并經營壹卡會五年,從積分業務模式起步,至轉戰第三方支付業務模式。在位于深圳經濟騰飛的大時代景觀里,踐行著 一個“會”通天下的夢。
記者:2011年5月26日,壹卡會成為央行首批頒發“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的27家企業之一,這對壹卡會的業務經營有哪些影響?
馮軍:牌照的發放,意味著第三方支付行業走向規范化健康發展,有助于第三方支付這個行業陽光化,這會給行業帶來一個迅猛的發展機會。對于壹卡會,這更是一 個大發展的新起點和重要契機。憑借什么樣的資源和優勢來抓住這個機會對壹卡會至關重要。壹卡會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最領先的預付費卡發行公司。也就是說,雖然 我們同時拿到了預付卡的發行和受理牌照,但我們只能集中力量,在“發行”這個方向上重錘出擊。所以,當前我們的整體戰略就是“結盟受理、聚焦發行”,結盟 品牌收單機構,跟他們全方位展開合作,全力打造成為業內先進的預付卡發行企業。
記者:有數據統計,隨著電子商務的充分發展,至2011年,70%的購物行為為非面對面交易??煞裾f,壹卡會以前做淘寶店鋪,現在要轉做阿里巴巴后臺?
馮軍:這個比喻非常好,壹卡會要成為中國最領先的預付費卡發行公司,這張預付費卡就不僅僅是在offline使用,包括online也要能使用,也就是說 最后消費者持有我們壹卡會的預付消費卡,它即能在有形的實體店消費,又能夠在網上的電子商城使用。我們將致力于不斷開發商家,發展會員,打造客戶、合作伙 伴和持卡人共享的線下和線上融會貫通的互動消費平臺。讓消費者在這其中享受完全沒有障礙、愉悅的購物行為。這將是一個完整的消費生態鏈。
記者:如何說服其他同行與你合作預付卡的受理?你們的利益共同點在哪里?
馮軍:在后牌照時代,第三方支付行業要發揮合力,實現最大價值化,必須優勢互補,抱團取暖,打造強力產業鏈。我們的合伙伙伴包括了各個不同行業的直接受理 及間接受理分銷商。合作伙伴的類別不同,利益點就肯定不同。例如,我們現在跟銀聯談合作,基于銀聯已構建的成熟渠道,壹卡會持卡人去有銀聯支付系統的商家 消費即可。如果我們不跟銀聯合作,我們就要自己去建造這個渠道。我們的大批持卡人進入到銀聯網絡消費,對銀聯來說,渠道消費大大增加,網絡價值就彰顯了。 這是互利互惠、相得益彰的事情。
記者:這似乎和晉商最初做銀票和票號一樣,是一個匯通天下的理想。目前來看,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也存在和實體店斷層的問題。全線打通是否有難度?
馮軍:如果換作幾年前來看,在技術上會有一定難度。但正如大家所見,近幾年的科技發展翻天覆地,實現跨時空、跨區域支付,完全沒有障礙。2009年,壹卡 會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正是憑借實時投用的積分交易系統,而且我們還在升級以應備未來。在首批拿牌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中,我們是唯一一家“高新技術 企業”。另一方面,我認為經營企業就是經營未來,經營未來就是經營趨勢。未來的消費趨勢決定著我們今天應該做什么。顯而易見:未來的消費,一定是通用集約 的便利和快速消費,一定是移動互聯的消費,隨時隨地的容易和快捷。因此,壹卡會的重點也在構建基于移動終端的普遍性電子支付平臺和消費管理平臺。為此,壹 卡會的高管們都手持兩臺手機,一臺裝蘋果系統,一臺裝安卓系統。只有親身體驗過,才能夠真實感受到消費者的興趣所在。這叫“深入淺出”,無論是我們人生修 煉,還是企業經營,都是一樣的道理。(錄音整理|許順)
馮軍“會”通天下作為首獲“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的27家企業之一,同時亦是首獲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雙牌照的6家企業之一,深圳市壹卡會消費服務機構是幸運的。這家企業的創始人及董事長馮軍,自2006年創辦并經營壹卡會五年,從積分業務模式起步,至轉戰第三方支付業務模式。在位于深圳經濟騰飛的大時代景觀里,踐行著一個『會』通天下的夢。 (本刊資料庫/圖)
馮軍說:如何經營好人生?必需首先要解決八個命題:我是誰、我想要什么、我憑什么要、我如何要、我該如何做、我做到了怎么辦、我做不到怎么辦、我要做成什么樣。為了實現這八個問題,要把握好三個字:智、勇、敏。智是智者先識;勇是勇者先達;敏是敏以求之。
如何經營好企業?必需首先理清九個問題:誰是你的客戶、他為什么愿意為你掏錢、他是怎么向你掏錢的、你的合作伙伴是誰等等。要回答這九個問題,也必需把握好三個字:勢、道、術。勢是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道是明白門道;術是治者有術。簡稱取勢、明道、優術。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如果時而驕傲自大、時而悲觀絕望,時而冒進,時而遲疑。我們不能僅僅把它歸結為一個情緒因素。究其本質是有沒有因地制宜地解答好我是誰、我在哪里、我要往何處去的問題。
一個人字是“人”,兩個是人字是“從”,三個人字是“眾”。眾就是團隊。企業經營重在團隊。企業經營要想在業內稱王,必需管理層次清晰,認真拆分“王” 字,沒有上面一橫,是“土”,說明沒有領導者的企業只是一群土包子。去掉中間一橫是“工”,沒有中間層就是個工頭。沒有最下面一橫是“干”,沒有基層執行 者的企業就只有靠自己苦干。所以,合格的企業,是一個完善的團隊,且管理的層次要分明。
從來沒有獨立的一棵樹,只有茂密森林里的一棵樹、一排樹。同樣的,從來就沒有不歸屬哪個行業的企業。如果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行業,沒有形成行業的聲音,就沒有人看得見我們。如果沒有行業,再優秀的企業也找不到爹娘。只有大家認知的、強大的行業,才能鑄就優秀的企業。
中國的文字浩瀚如煙,我信奉“積”和“贏”二字。這兩個字實際上是一種因果關系,代表了兩個準則。“積”是手段和過程,“贏”是目的和結果。在另一面,就是大自然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農業法則播種、耕耘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