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輕人一個機會”——拯救援交少女
傳說中的援助交際已滲入中國內地,但無論政府、學校還是社會,對如何干預和矯治,均無準備。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徐麗
傳說中的援助交際已滲入中國內地,但無論政府、學校還是社會,對如何干預和矯治,均無準備。
3年前一起命案,讓香港陷入援交的恐慌中。是加重刑罰還是保障自由,在“阻嚇”同時如何保護年輕人,NGO如何介入并成功干預,香港的經驗及教訓,或可為內地提供鏡鑒。
在MSN上談好價錢和服務以后,Pet和“客人”約在一個咖啡廳見面。Pet干這行一年多,算老手了。她很放得開,兩個人有說有笑。
客人忽然問她:你MSN上說多少錢?我不記得了。
她沒在意,把價格重復了一遍。
跟著,好幾個警察沖出來,團團圍住了Pet。
Pet被“放蛇”了。這是2008年9月的香港。Pet成為警方第一波“搜鯨行動”里被送上法庭的援交少女之一。當時香港正處于對一起援交少女命案的集體恐慌中。
據香港警方向南方周末提供的數據,截至2011年夏,針對援交,警方共開展3次“搜鯨行動”及1次“鉛芯行動”,拘捕共69人。
社會各機構幾乎都行動起來,嘗試開出自己的藥方,但援交如病毒一般蔓延。
援交潮未因幾年持續打擊得到遏制。有針對香港中學生的民調顯示,高達45%的年輕人認為,援交“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 (香港文匯報/圖)
港式“嚴打”
在加重刑罰和保障自由之間衡量,香港沒有選擇前者。
死者王嘉梅,16歲,輟學在家。生前她網名“KIMI”,活躍在香港援助交際網站里,亮出自己的性感照片,明碼實價提供性服務。在2008年4月底一次外出接客途中,她被殺害并碎尸。毀滅證據時,兇手曾將部分人骨混入菜市。
普通市民的擔憂來自食品安全和“碎尸”,而這起連大法官都稱“令人嘔心及恐怖”的案件,讓政府開始頭疼:“援交”,“洪水猛獸”般出現了。
援助交際上世紀90年代于東京濫觴,此后從日本到韓國到臺灣,一路襲向香港。日本記者黑紹克史曾用“女中學生放學后的危險游戲”,來形容這種雙向互動的色情交易。
那年夏天,倍感社會壓力的香港警方迅速成立小組,開始網上搜集證據,進而以“放蛇”的手段開展“搜鯨行動&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