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地”之上,安筑廣廈萬千?

城市工業企業大規模外遷,遺留下的大量棕色地塊未經“清毒”,已被建成經適房、商品房和公共設施。棕色地塊正成為中國城市的噩夢。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朱紅軍 實習生 趙振江

城市工業企業大規模外遷,遺留下的大量棕色地塊未經“清毒”,已被建成經適房、商品房和公共設施。

交付一年的新房一直空著,武漢人鄭宏遠赴江蘇打工,家人寧可每月花費1200元住在出租房里。

新房所在小區的前身是化工廠,未“清毒”,先建樓。這種未經修復的污染場地被媒體稱為“毒地”,而在歐美國家有一個文雅的名稱:棕色地塊。

棕色地塊正成為中國城市的噩夢。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大量工業企業搬出城區之后,遺留的棕色地塊幾乎成了城市里無人清潔的角落,甚至未經“清毒”就被一些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視為“唐僧肉”,建成經濟適用房等。棕色地塊對人體的長期毒害,美國早在1970年代就有畸形兒的慘痛教訓。

在中國,還有更多的人對所住小區用地的歷史數據一無所知。

(俞曉翔/圖)

一輩子積蓄換一套“毒房”

“有機污染物可通過小區土壤慢慢揮發出來的,如果你每天帶著小孩到小區散步,影響就更大了。”

夜幕降臨,鄭宏所在的“武漢黃埔人家·長江明珠經濟適用房小區”(以下簡稱長江明珠小區)約有一半以上的房子沒有燈光。很多人都像鄭宏一樣不敢搬進新房。

這是保障房小區,2400多戶中60%為經濟適用房業主,他們多年夢想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樓房。

27歲的韓涵是經濟適用房業主。這套93平米的毛坯房,耗盡父母平生積蓄外加十萬元借債。在一家人就快結束或寄居、或租賃的分居生活時,2010年11月30日,他們通過新聞得知小區建在毒地上。

“當時就崩潰了,一家人用一輩子的積蓄買了一套毒房。”韓涵說。

長江明珠小區的土地曾被污染近60年,它的前身是武漢久安制藥廠、武漢市長江化工廠。1997年長江化工廠停產后,一企業在此生產電鍍添加劑。2009年3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評價研究所的環評報告顯示,該地塊上多年生產的產品為氟化工產品和電鍍添加劑,大多具有毒性或劇毒。

這是一塊典型的棕色地塊,一塊被工業企業污染、亟待清毒的“毒地&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