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棄核,先驅還是先烈?——南方周末記者親歷棄核后的德國

德國棄核九個月后,全世界的支持者和反對者依舊為此爭論不休。這個冬天,德國是否會發生電荒?民眾能否承受高電價?壟斷能源巨頭將如何挑戰政府?未來四十年,被寄予厚望的可再生能源又能否拯救德國?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華璐

德國棄核九個月后,全世界的支持者和反對者依舊為此爭論不休。這個冬天,德國是否會發生電荒?民眾能否承受高電價?壟斷能源巨頭將如何挑戰政府?未來四十年,被寄予厚望的可再生能源又能否拯救德國?

棄核,歐洲之風?

12月的德國柏林已進入音樂會季,一個月足足有500場。紳士淑媛們將大衣寄存在衣帽間,坐在燈火通明的音樂大廳里,衣衫單薄,卻冒著汗。

傳說中的缺電和停電,并未發生——九個月前,德國宣布放棄核電。和許多歐洲城市一樣,圣誕前的柏林、漢堡,燈火依舊徹夜不熄。

如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6月的一句戲言,“我們沒打算回到點燈籠的17世紀”。不過,一些枯燥的數字正在反映細微的變化。

據法國電力公司數據,截至2011年7月,法國連續四個月成為對德國的電力純出口國。

鄰居法國松了口氣,幸好這個冬天不太冷。每年的1月至3月,法國都需要從德國進口大量電力來供熱。如果棄核發生在2010年極寒的冬日法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德國雖已棄核,但核廢料處置卻一直困擾政府——2011年11 月底,德國反核人士正試圖阻止裝有核廢料的列車通過。 (CFP/圖)

棄核,正扇動了一只歐洲蝴蝶的翅膀——整個歐洲都在考慮到底要不要核能。

意大利全民公投后,決定步德國后塵;曾于2010年取消“禁核令”的瑞典也可能走回頭路;比利時則計劃在2025年成為“無核國”;荷蘭唯一的核電站,未來將壽終正寢。

不過,德國很清楚,歐洲盟友并不會完全追隨他。

核電比例超過八成的法國,早在德國宣布棄核之初,就明確表示不會放棄建設新一代核電站的計劃。英國則表示會擴大核電裝機規模。目前歐盟境內的143座核電站中,法國和英國共有77座,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