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反思:放下權力和知識的傲慢
正如許多社會觀察與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樣,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正在從“上半場”轉入“下半場”。在這一關鍵的轉型階段,單一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將逐漸被精細的多元化價值觀所取代,而這也意味著更多的質疑、討論與反思。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轉型探照燈】
2011年12月18日,在深圳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建筑思想論壇”上,龍應臺女士講述了香港和臺灣城市變遷中的“一個半故事”:隨著1949年國民黨軍隊在大陸的潰敗,香港的調景嶺和臺北的寶藏巖成為了戰后老兵們的聚居地。而在不同的歷史場景之下,原本均為一片荒山的調景嶺,最終成為高樓林立的現代“屋村”;而臺北寶藏巖則在學術界和政府部門的多年干預和努力下,從原本規劃中的公園用地,轉型為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文化社區。
在臺北文化局局長任上直接推動寶藏巖保護規劃的龍應臺女士,坦承這一社區轉型至今“還存在很多問題”,并且還將遭遇到更多&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