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要么統一,要么解體——訪法國經濟學家科恩
獨立于歐元和申根協議的英國再次選擇獨立——退出歐洲財政聯盟,剩下26個成員國則邁向進一步的統一。如果不利用北部國家的資本來幫助南部國家解決財政困難,那么歐盟危機無法妥善解決。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獨立于歐元和申根協議的英國再次選擇獨立——退出歐洲財政聯盟,剩下26個成員國則邁向進一步的統一。
如果不利用北部國家的資本來幫助南部國家解決財政困難,那么歐盟危機無法妥善解決。
如果歐洲央行能像美聯儲一樣做“最后的貸款人”,危機也能迎刃而解。
英國對歐洲財政聯盟說NO
南方周末:卡梅隆拒絕簽署德法提出的歐盟財政預算協議,您認為這是不明智的選擇嗎?對歐盟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科恩:我只能說這是一個符合邏輯的選擇。這和國情有關,英國在經濟、金融、社會結構上都和歐洲大陸國家有著很顯著的差異。英國是歐盟國成員中金融業最發達的國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如果接受條約,那么它的金融業就要受到歐盟更嚴格的管制,這樣會影響其活力。這對一個傳統自由經濟的國家來說是不能接受的,這個決定是情理之中。
科恩說,英國出局反而是好事,剩下26國在整合過程受到的阻力會更小。 (受訪者/圖)
20年以來,英國在融入歐盟的過程中表現消極,一直扮演著拖后腿的角色:他們否決歐元,反對一切監管金融的政策,沒有參加歐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