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11222)
科斯一直關注中國的改革,并對中國的改革寄予有學理支撐的最大善意和樂觀,這個學理就是科斯定律,“權利的清晰界定是市場交易的本質前提”。
責任編輯:陳斌
N0.1 中國將成為商品生產和思想創造的全球中心
在《財經》年會上的致辭 2011年12月15日 科斯
(原文摘編)兩周后(2011年12月29日),我將年滿101歲了。在我這個年紀,生命已然吃力。若不是我有重要的話想對你們說,我就不會借今日的場合發言。
過去三十年來,中國發生的令人矚目的市場轉型,是出乎人們意料的。這并不是否認或貶低中國政府及其領導人,特別是鄧小平所發揮的關鍵作用。然而是我們稱之為“邊緣性的變革”,將私人企業家和市場的力量帶回了中國。饑荒中的農民發明了承包制,鄉鎮企業引進了農村工業化,個體戶打開了城市私營經濟之門,經濟特區吸納外國直接投資,開啟勞動力市場。與國有企業相比,所有這些都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邊緣力量。
在艱難的過程中,中國依靠的是傳統中國的文化大義——實事求是。正如我們所知,中國有悠久的商業與貿易的歷史,家族企業和集市長期存在;中國使用紙幣遠遠早于西方。在市場轉型期間,中國自然地從傳統中找到了許多相關的理念和制度。隨著對市場經濟的追求,中國反身求己,回歸到自己的文化根源,這個發展令人矚目。
回顧中國過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績令人驚嘆不已,往前看,未來光明無量。但是如今的中國經濟面臨著一個重要問題,即思想市場還待進一步發育,這是中國經濟諸多弊端和險象叢生的根源。開放、自由的思想市場,不能阻止錯誤思想或邪惡觀念的產生,但歷史已經表明,就這一方面,壓抑思想市場會遭致更壞的結果。一個運作良好的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