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地方制度競爭推動中國全面發展
民主與民生都極端重要,兩者關系究竟如何,各地政府則有不同試驗。在民主法治尤其是憲法的“頂層”大框架內,充分放手讓各地自行探尋發展之路,或是未來地方政府制度競爭的必由之路。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2011年12月19日,重慶市委專題研究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薄熙來延續其一貫的“民生”牌,認為“民生是民主的基礎和前提,改善民生就是發展民主,就是保障人民權益。反過來,發展民主可以促進民生的改善”。他也引用鄧小平的話說:“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無需贅言,民主與民生都極端重要,兩者關系究竟如何,各地政府則有不同試驗。擴而言之,在民主法治尤其是憲法的“頂層”大框架內,充分放手讓各地自行探尋發展之路,或是未來地方政府制度競爭的必由之路。這種良性競爭已有跡可循。
比如,始于1999年一場“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論壇的官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