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你活,也讓別人活”
抗擊艾滋,人類走過了三十年春秋,而中國社會并沒有給艾滋病毒感染者給予一個真正平等“活”的空間,社會很多意識依舊停留在“公眾要活,就不讓艾滋感染者活”的可怕論斷中。
2011年12月,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剛過去不久。
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向0邁進—Getting to Zero”(0感染、0歧視、0死亡;Zero New HIV Infections,Zero Discrimination,Zero AIDS Related Deaths)。都說這是我們美好的愿景,但也足以看到全人類對于遏制艾滋的樂觀與自信。
然而,當下另一場被媒體引發的關于艾滋病熱議——“艾滋病,隱私不是擋箭牌”——也正被公眾廣泛關注;這令我想起了2002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傳主題——“相互關愛,共享生命—live,and let live”,當然,該宣傳主題還有另外一個更為準確的譯本,就是“你活,也讓別人活”。
強調給予艾滋病毒感染者以身份隱私的保密權,事實上不是一種特權的賦予。眾所周知,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艾滋病人在今天的世界,尤其在中國社會所遭受到的歧視與不公平待遇已然不是簡單的一種普通歧視,確切說是污名化的對待。污名化,是歧視現象中較為嚴厲與殘酷的極致表現,它有別于一般的區別對待。污名化,是在人格上對于受歧視人的一種否定,并引發為剝奪受歧視人在賴以生存的就業、就學、就醫乃至婚姻、生育多種基本權力的剝奪。這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休休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