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食品安全報告】“中國食品標準就是妥協產物”——訪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君石
某種程度上說,沒有妥協,就沒有辦法制定標準。標準是一個妥協的產物。很多道理在全世界行得通,但在中國就行不通。
責任編輯:曹海東 何海寧 朱紅軍 彭利國
某種程度上說,沒有妥協,就沒有辦法制定標準。很多道理在全世界行得通,但在中國就行不通。
76歲的陳君石又被“罵”了。
一周前還躺在病床上的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蒙牛黃曲霉素超標處于群情激憤時刻,還是忍不住要發言。他通過網絡提醒公眾,“對于此次事件,公眾沒有必要驚慌,因為大家不會天天吃到含黃曲霉素的食品。”
此言剛出,網上一片罵聲。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挨罵了。“阜陽奶粉沒有有毒有害物質,它只造成了人體健康的影響”、“我們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在全世界絕對是第一”……近年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中,這個直言不諱的老頭屢屢被罵,就連他身邊的朋友也有耳聞。不過,在一些人眼中,他的這些話不過是對常識的重申。
陳君石,中國食品毒理學學科的創始人之一,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他還是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此外,他還在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等多家權威機構兼任要職。
面對公眾和媒體對食品標準一波又一波的“討伐”,半躺在病床上的陳君石細心回答南方周末記者的每一個問題,他說,“別人有顧忌,但我沒有,該講的還得講,哪怕有罵名。”
陳君石
國標不是落后,而是矛盾易見
南方周末:您參加了2011年12月初召開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第六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