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關注人物】律師團:為法治而共鳴
在依法辦事的地方,一個律師和一百個律師的力量應該是一樣的。但2011年是律師團活躍的年份。在重慶、常熟、北海、貴陽,律師們希望他們在法庭上的聲音更大一些,于是,一個形式上的“加法”之后,律師團出現了。
責任編輯:楊繼斌 蘇永通 王剛 史哲 曹筠武
編者按:
在2011年的末尾,我們用“關注”這個詞來對應在這一年中留下獨特印跡的人們。
我們對他們既非贊美,更非膜拜,我們覺得他們更多的是一些普通人,過去一年中他們的言行蘊含的是包括你我在內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具備的品質或智識。
當人民日報評論員“傾聽沉沒的聲音”,對當下中國基本面問題的打量就具有了人性的溫度;陳賢妹抱起小悅悅,善即在俯拾之間;律師們開始抱團共鳴,走的人多了,法治也就成了路;而天宮一號背后的年輕團隊,則是百年前“少年中國說”的現實回響。
我們記住這些人,不是因為他們難以企及的一面,而是因為每個人本可以像他們那樣,或寬容、或善良、或敢擔當、或有朝氣地度過這一年。他們本不應該成為當下的稀缺資源,他們是可以也應該更好的我們。
這即是在這一年的終點向他們回望致意的原因:我們以此提醒自己,在關注他們之時,他們也在打量我們和我們所處的時代。
在依法辦事的地方,一個律師和一百個律師的力量應該是一樣的。但2011年是律師團活躍的年份。在重慶、常熟、北海、貴陽,律師們希望他們在法庭上的聲音更大一些,于是,一個形式上的“加法”之后,律師團出現了。
個案上來看,律師團萌發于刑辯律師個體救援的緊迫性。但這些行動很快超出了個體意義,并輻射到了整個法律職業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