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食品安全報告】監管者說——第一線的憂思
他們是中國第一線食品安全監管官員,他們責任重大,為食品安全疲于奔命,社會評價卻是公務員中比較低的;他們很害怕出問題,可是復雜的食品監管鏈條又非自身能力可控;面對頻繁調整的監管體制,他們心里更沒底。
責任編輯:曹海東 何海寧 朱紅軍 彭利國
他們是中國第一線食品安全監管官員,他們責任重大,為食品安全疲于奔命,社會評價卻是公務員中比較低的;他們很害怕出問題,可是復雜的食品監管鏈條又非自身能力可控;面對頻繁調整的監管體制,他們心里更沒底。
“一頭豬都管不好?”
這有點像“地下”工作者接頭。電話那頭的林琴(化名)在得到記者反復保證之后,才開始試探性回答問題。
“如果讓我講真話,就得用化名。”林琴說。即便如此,在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監管利益糾葛的問題上,林琴還是欲言又止,“說多了得罪同行。”
林琴,內蒙古一家區級衛生監督所官員。在各種專項整治行動之下,她和同事們日復一日,走街串巷尋找餐飲安全隱患。
她看到的是:肉食店大量使用含有亞硝酸鹽的嫩肉粉,面食為了筋道加了膨化劑,火鍋里也摻雜了各種叫不出名字的添加劑。
她聽到的是:“你們怎么連一頭豬都管不好?”“市面上究竟還有什么能吃?”
和林琴一樣,難以預料結局的還有工商、質監系統官員。自從2011年10月工商、質監省級以下垂直管理改為地方政府分級管理體制以來,他們更憂慮自己的前途?! ?/p>
就是這樣一群掌管中國老百姓飯碗安全的基層官員,自嘲沒一個有“官樣”,“很瘦很瘦”。為檢測瘦肉精,有時要守候到凌晨兩三點,才能突擊抽檢到賣肉的小販。
曾訪談多位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者的中山大學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劉亞平為他們勾勒了這樣一幅群像:責任重大,為食品安全疲于奔命,社會評價卻是公務員中比較低的;他們很害怕出問題,可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