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真】夢是理想的旅行
責任編輯:李楠 馮飛
有人說,理想主義者往往被現實主義者驅役。這或許是悲觀主義者的論調,因為樂觀主義者會說:理想如果在現實碰壁,那么,還有夢。夢是理想無拘無束的旅行——想做夢、會做夢、能做夢,把夢想同步為現實——誰不心有戚戚焉?攝影有時候就像魔術,把虛無縹緲顯影成真實可見。這一趟無目的而有目標的旅行,讓我們的眼睛和心靈,常常在瞬間,互換了起點和終點。
詩山河考:以《詩經》為意念導引和結構方式,徘徊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尋找影像中心靈的回響。所有的現實細節都被賦予了詩一般的夢幻。
詩山河考:以《詩經》為意念導引和結構方式,徘徊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尋找影像中心靈的回響。所有的現實細節都被賦予了詩一般的夢幻。
詩山河考:以《詩經》為意念導引和結構方式,徘徊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尋找影像中心靈的回響。所有的現實細節都被賦予了詩一般的夢幻。
一個期待或者新的奇跡:像造夢師一樣恰到好處地拿捏1980年代生人記憶中最動情的部分,多層次的影子將無數童年的夢境作為集體記憶的符號投映出來。這些影子不像是投射在墻上再被拍攝下來的,而像是直接從回憶深處飛回來柔軟地著陸在心里。這是一場不愿醒來的童年之夢。
素歌:照片中這些傈僳人和怒族人堅守著對上帝的虔誠,他們依然貧窮,但內心澄明、歡愉,充滿光明。信仰缺失的時代,物質成為衡量個人命運唯一標準,人們普遍迷失在追求所謂的幸福生活過程中,而生活在怒江峽谷的人們提供了一種重要參照。他們是活在理想中的人物。
反擊:在畫面上制造出的宛如電影大片般的驚悚效果,象征著內心深處的沖突和隱憂。
倒立看臺灣:黃明正的肢體行為就是“倒立”,他用“倒立”走遍臺灣的繁華與落寞的景致。只要看到什么有趣、美麗、有問題、有特色、有故事、有爭議的東西,他就會拿出相機拍照。這樣的拍攝行為本身就像是對于夢境的演習。
倒立看臺灣:黃明正的肢體行為就是“倒立”,他用“倒立”走遍臺灣的繁華與落寞的景致。只要看到什么有趣、美麗、有問題、有特色、有故事、有爭議的東西,他就會拿出相機拍照。這樣的拍攝行為本身就像是對于夢境的演習。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