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新銳”幻像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新銳”。所謂“新銳”,應指在所有的已知之外提供另一種新的可能,它是無限的N+1;它與年齡、資歷、地位無關,因此它不是一種身份、名號,乃至噱頭。
責任編輯:李楠 馮飛
攝影一入現代,的確漸行了一條由對社會現實的關注而轉向個人化的“心像”表達之路,甚至,攝影師不太在乎自己的作品能否與他人產生交流,引發共鳴,因為每一個個體都有自身不可替代和復制的經驗,能夠公共傳播的,只有符號與符號化的事物?;蛘邚牧硗庖粋€角度說,照片與觀看者之間的對話不是建立在現實發生的事件和基于社會的了解之上,而是某些個體之間共同的經驗體會?,F代攝影的不確定性和其特指性同時存在。但歷史又以不爭的事實告訴我們,那些能夠流傳至今的“心像”攝影家們,之所以能名垂青史而不是過眼煙云,終究還是因為他們讓自己的“心像”投射到了整個人類的精神背景之上。正如捷克國家攝影博物館館長安娜·法諾娃對著名新銳攝影家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