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夢踐行者】白巖松:說真話是新聞最基本的底線
如果天天都只是大家以為的正面報道,只呈現某種虛假的好,真正的不好沒有被像啄木鳥一樣給叼出來并且改正的話,這個正面報道從歷史的角度看,不就是負面報道嗎?
責任編輯:朱力遠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彭軍淋
如果天天都只是大家以為的正面報道,只呈現某種虛假的好,真正的不好沒有被像啄木鳥一樣給叼出來并且改正的話,這個正面報道從歷史的角度看,不就是負面報道嗎?
2011年12月10日,在廣州大劇院的舞臺上,白巖松從胡德平手里接過“中國夢”致敬杯,聽完致敬詞后,他有些不好意思。
“說真話是新聞最基本的底線,從來就不是上限,如果新聞不說真話,會造成怎么樣的后果?”白巖松說。
2011年12月10日,白巖松表情嚴肅地出現在南方周末“中國夢”現場。 (徐圣杰/圖)
1985年,17歲的白巖松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在新聞系學到的第一課就是:“說真話”是新聞的底線。1989年畢業后,白巖松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1993年調入央視,成為《東方時空》的主持人,1997年香港回歸,白巖松主持了中央電視臺的第一次大型直播,2010年,白巖松主持的廣州亞運會直播,改變了中國電視的直播解說語態。
記者做久了,難免會目睹更多的悲劇事件和更多的不公正,難免會感到疲憊、沮喪甚至厭倦。這導致了很多記者的離開。白巖松沒有遭遇這樣的問題嗎?
在“中國夢”現場,白巖松表情堅毅地說:“我們的沮喪來自于,我們總有一個終極理想:世界美好。我不信人類有終極的理想實現的那一天,心肝的問題解決了,還會有胃和腸子的問題,還可能有前列腺問題,問題永無止境,就這么向前走。我看懂了這一點,所以我沒那么多沮喪。”
國家的夢與個體的夢
南方周末:你在耶魯大學演講《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國夢》里說:“即使我十歲了,夢想這個詞對我來說,依然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匯,我從來不會去想它。”為什么?
白巖松:夢想是一個挺奢侈的詞匯。當你具有了一定的條件,才可以去談論它。生活很艱難的時候,沒有人去談論夢想。今天回頭看,吃飽飯穿暖衣也算當時的夢想,但我不會用夢想這個詞,所以當時的確沒有夢想。
1978年,我相信,大部分的中國家庭跟我的家庭一樣,關心的都是吃飽穿暖,冬天溫度能夠上升一點,房子大一點這些眼前非常具體的東西。我們不會去想那么遠。
我只是希望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