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夢踐行者】阿克曼:中國要翻過一堵大墻

從歌德學院退休后,他被孔子學院看上了。那是半年前的事,在全球極速擴張的孔子學院很需要阿克曼這樣的人,在阿克曼自己看來,他對孔子學院的意義在于,建議他們如何與西方人打交道。

責任編輯:李宏宇 朱又可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彭軍淋

阿克曼1975年以留學生身份來到中國,1980年代在中國創辦歌德學院,后來擔任院長。從歌德學院退休后,阿克曼現在每天到位于北京德勝門的孔子學院上班。

阿克曼現在每天到位于北京德勝門的孔子學院上班。這是一個承擔對外文化交流任務的中國機構,青磚的外表絲毫沒有阻擋這座建筑的現代氣派,一進門,就有一尊孔子像,這位圣賢穿越幾千年,打量著令他陌生的一切。

客居中國三十余載,阿克曼一直就是那種被稱作“文化交流使者”的人,1975年以留學生身份來到中國,1980年代在中國創辦歌德學院,后來擔任院長。這個德國文化交流機構的使命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告訴世界,德國不只有希特勒,還有歌德。

國家文化部外聯局西歐處處長陳平向阿克曼先生頒授致敬杯,二人緊緊擁抱。阿克曼說,“我覺得給我致敬是一大錯誤,這個獎實際上應該給陳平。為什么?‘中國文化走出去’最早的開路人是文化部的小干部陳平。”陳平說:“老阿在中國呆的時間長了,已經學會了中國人拍馬屁了。” (徐圣杰/圖)

在冷戰年代,文化交流“使者”也被認為是敵對雙方的宣傳鼓動者,是制造軟實力的排頭兵。阿克曼顯然反對這種文化為政治服務的立場,在他看來,文化交流就是試圖建立讓不同地方的人嘗試彼此了解、溝通的平臺。

當年的左派青年來到中國后,經歷了對中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1970年代,想和普通老百姓交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只能站在街頭,看著這個著名的自行車大國的國民騎著自行車慢慢悠悠經過。但他還是從穿著打扮這類側面體驗到了“紅色”革命的另一種印跡——革命并不像他在遙遠的西德想象的那么完美或激情四溢。

中國的改革開放對阿克曼來說,一個重要的改變是他終于可以和中國人交談甚至交往了,后來,他干脆娶了中國媳婦。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阿克曼翻譯了不少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讓歐洲人可以讀到來自紅色中國的最新創作。阿克曼于1988年在北京創辦歌德學院,做了六年院長,到2006年返回歌德學院,做了(中國區)總院長。

從歌德學院退休后,他被孔子學院看上了。那是半年前的事,在全球極速擴張的孔子學院很需要阿克曼這樣的人,在阿克曼自己看來,他對孔子學院的意義在于,建議他們如何與西方人打交道。

不反思歷史,早晚重蹈覆轍

南方周末:你曾經說過你在歌德學院的一項工作是向中國介紹“不完美的德國”,德國的不完美表現在哪些方面?

阿克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完美的,我的意思是宣傳一個國家的完美形象,是不符合實際的,人家很快就不信任你了,一個不完美的德國意味著一個實際的德國,有它的歷史痛苦,有它的慚愧,有它現在的不足和矛盾。用脂粉遮蓋疤痕不是愛國。

南方周末:歷史痛苦指的是納粹時期嗎?

阿克曼:德國兩次發動世界大戰,國家被分裂了,德國變成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交鋒的戰場,這些歷史經驗是德國的一部分,你不能否定或掩飾它。

南方周末:現在德國人的普遍不滿是什么?是經濟不景氣還是什么?

阿克曼:如今,德國人有一種很強烈的危機感,整個歐洲的經濟危機讓人們覺得前途非常不穩定。歐洲正在經歷戰后以來前所未有的危機。戰后的歐洲,相當長一段時間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