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加華的藝術“苦戀”看社會責任

從周加華的藝術“苦戀”看社會責任


     在我所認識的畫家中,上海油畫雕塑院教授、油畫家周加華是一個特別的人物。他的畫透露著深入歷史的思索和對現實的深刻批判,他不停地對物流橫流的繁華世界進行反思,讓人明白守護獨立自由而神圣的精神領地是多么地珍貴,畫中有千秋,畫中有悲憫,畫中有尖銳,畫中亦有對時代的反思和對于探索真理的思考。


     近日,周加華的個人作品展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開幕了,引起了文化藝術界的強烈關注。“如此執著追求藝術的藝術家如今已經很少見了”、“周加華的油畫作品表達了一種人文指向和社會責任!”在這個名為“薪火相傳•上海油畫雕塑院藝術家系列——周加華作品展”開幕式上,人們這樣盛情地稱贊著、交談著。


  著名歷史學家戚文是這樣評價周加華作品的: “周加華杰出之處還不僅在于他能以獨到的藝術眼光發現老屋、老樹的美,而且還能以其開創性的藝術思維找到表達老屋、老樹之美的奇特的藝術符號。獨到的藝術眼光,開創性的藝術思維,奇特的藝術符號,誕生了周加華的藝術作品。”


      周加華確實是一位在藝術上特立獨行的油畫家,在這100多幅作品中,他執著表現的那些有中國符號和象征的老屋、那些造型獨特的老樹的畫面內容,在中國油畫中應該是獨一無二的,但是,透過這些畫面表象,我看到的更是畫家對中國文化意境的苦苦追求,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苦戀”。


    從作品中看,畫家對中國文化的苦苦追求至少有這么兩個方面。其一,在繪畫內容上。畫家自己說:“我似乎強烈地感受到了東方命運之濃濃的文化苦澀味,似乎棲身與人文歷史的斷層,若思若悟。”畫家“奇特的藝術符號的表達”始終有意無意地在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對人類歷史的敬重、對物質以外人類精神生活的追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畫家一年四季都穿自己設計的中式服裝、黑布鞋,讀中國歷史,他研究中國文化的時間和畫畫的時間差不多一樣多,他不參加拍賣、不肯按人家要求定制作品,卻一直苦苦地在問自己:我為什么要畫畫?我要畫什么?什么是中國文化的真髓?我用什么來表現?通過對自己的反復觀察和追問、質疑,畫家力圖在自己的繪畫思維中重新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并以獨特的手法揭開隱匿在繪畫對象背后的審美內容,從而最終確立了自己作品的審美指向。在人欲橫流的當今,在藝術品生產不斷被異化、繪畫市場被爭相追逐的潮流中,畫家孤守凈土,孜孜以求地去表現自己心中的中國文化,實在是難能可貴!


     其二,在表現形式上,畫家對“中國式的表達”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通常致力于西畫中國化或中西手法兼容的畫家,一般是以在宣紙上用油畫顏料作畫,或在畫布上用油畫顏料去努力體現國畫風格的墨色音韻。但周加華走的是另一條路,他成功地以純粹的油畫樣式、油畫材料、油畫技法來表現充滿中國繪畫風韻的內容。比如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強調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而畫家幾乎所有的作品,均熟練地以純熟的油畫技巧,執著深厚地運用了這些表現手法;又比如,中國畫在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因而可以舍棄非本質的、或與物象特征關聯不大的部分,而對那些能體現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則可以采取夸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而周加華亦是如此追求的:“我力求抓住對象生命中最本質、最簡樸的表現,對妨礙于自由表達的東西,都毫不留情地將它拋棄,讓真實的內涵從表象的束縛中釋放出來”。畫家在構圖上也不拘于焦點透視,觀物取景具有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等等這些也都可以說是取自于中國畫的審美要素和中國藝術哲學觀念。


   這樣,周加華的畫一方面在材料和技術上是純粹屬于西方油畫的,藝術上充滿了西方造型藝術的張力,另一方面,在內容體現和精神表達上又幾乎完全是中國式、東方式的,形成了畫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精神追求。


     從更高的角度看,這種對中國文化的“苦戀”體現在周加華的這些畫上,又無一不充滿著畫家獨有的文化自信,這是更加難能可貴的!因為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不可能有創新和發展的。對于繪畫藝術尤其如此。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