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專業化的“維穩媽媽”
“我們要看到‘立體的人’,看到他們不同的家庭困難和矛盾,以及心理焦慮、社會疏離等問題,而不是簡單把他們當作‘訪民’?!?/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將政府事務外包給企業已不新鮮,但將敏感的維穩工作委托給社會專業機構,還是頗為大膽的
“我們要看到‘立體的人’,看到他們不同的家庭困難和矛盾,以及心理焦慮、社會疏離等問題,而不是簡單把他們當作‘訪民’。”2011年5月,家住上海浦東川沙新鎮的張芳,終于停止了持續6年的上訪。
過去的數年里,每周的大部分時間,55歲的她都會到鎮政府和所謂“康辦”——地處市區康平路的上海市委上訪,周六也不休息。
川沙新鎮信訪辦的數據顯示,包括張芳在內,政府“圈定”的96戶重點訪民中,已有22戶息訪,31戶也不再“頻繁”上訪了。
這一切的變化,被官方歸因于“專業力量和柔性力量”的介入。2009年,并非維穩職能部門的上海浦東新區婦聯與其他政府部門聯動,在川沙新鎮試點,列出96戶重點訪民家庭名單,以政府出資形式向專業機構購買“家庭專業社工服務”。
將政府事務外包給企業已不新鮮,但把敏感的維穩工作委托給專業機構,還是很少見的。“現在還不適宜宣傳。”浦東新區婦聯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請求。
一份上海市政協的內部資料顯示,2003年至2008年間,整個浦東新區,進京上訪從最初的十多件上升到兩百多件,增加了2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