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大返城”為何始于云南30年前知青大返城肇始內幕

上山下鄉是一個復雜的歷史過程,云南知青作為其中一個群體,不經意間,留下了一篇至今仍然說不清的謝幕詞

保留了30年的知青代表團團旗

 

1978年冬,知青們在天安門廣場打出了標語

 

    本文的“云南知青”,限于云南生產建設兵團。他們總計約10萬人,在全國1700多萬知青中,所占比例不足百分之一,但他們的影響卻大大超出云南:其一是思想文化領域,從這片紅土地上走出來的有王小波、鐘阿城、陳凱歌、鄧賢、馮學敏、曉劍等,他們當中的作品影響深遠;其二是1978年底,由云南知青發韌的大返城浪潮,最后終結了長達10年的中國知青運動,從而引發全國上千萬知青像潮水般涌回城市。
    本文試圖厘清:知青返城大潮為何沒有肇始于更窮困的農村插隊知青,沒有肇始于匯聚了30萬之眾的北大荒知青,也沒有肇始于得風氣之先的廣東知青,更沒有肇始于稟性剛烈的新疆知青,卻肇始于山川阻隔、民風淳樸的西南邊陲,并迅速波及全國?歷史,為什么偏偏選擇了云南知青?

 

云南知青的基本構成
    1971年3月8日,婦女節。重慶南開中學初二女生王慶華永遠記得這個日子,“那天,菜園壩火車站,至少有上千個父母和他們的孩子哭成了淚人?!蓖鯌c華是淚人之一,她說:“記得我走在隊伍最前面,懷里還捧著《毛主席去安源》”。小說家阿城《棋王》開篇的第一句,對這類場景作了準確的概括:“車站亂得不能再亂?!边@一天,是重慶首批知青赴云南的日子,此后,重鐵分局每周發一個專列,直到當年8月3日,共計發車24列,將兩萬四千多名十六七歲的學生娃送進云南。與此同時,500公里外的成都火車站,也重復著相同的場景。
    據《云南省志·農墾志》載:1968年,云南農墾系統開始接收知識青年;1970年3月1日,云南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下轄4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